柔情的女汉子——追记会理县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副大队长杜萍(下)

06.12.2013  13:18

□本报记者 李果
      “女儿,该吃饭了,快来吧。”“妈,对不起,忘记打电话了,我在云南出差,一回来就去看您。”
      10月28日中午12点04分,邝玉芬给杜萍打去电话。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听到女儿的声音。10多分钟后,杜萍乘坐的汽车翻下了山崖。“你答应了要来看我们的……”母亲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
      工作中的杜萍,被称为“女铁人”、“女汉子”,但生活中的她,是帮扶对象眼中最值得信赖的“杜姐”,也是父母眼里最贴心的女儿、丈夫心中最窝心的爱人。
      在熟悉她的人们心中,“她还是那个样子,爱笑,好像并没有离开”。
  吸毒者的亲切杜姐
      10月30日,会理县殡仪馆,不断有人前来悼念杜萍。县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大队长潘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潘队,我曾经是一名吸毒人员,听说杜姐出事了,我可以来悼念吗?”潘伟愣了一下,说:“来送送她吧。”
      电话是王小红(化名)打的。王小红17岁那年受人诱惑吸食了毒品,恐惧之余,她给110打电话求助。110接线员将情况报给禁毒缉毒大队后,潘伟和杜萍立即驾车来到王小红家。“你才吸食一次,一定能戒除毒瘾。”杜萍没送王小红去戒毒所,而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她,嘱咐她“有事打电话”。此后,王小红经常与杜萍联系,与她谈论所接触的人,交流心理变化,帮助她渐渐远离了毒品。
      从事禁毒工作以来,杜萍用女性的细腻与温情去关心鼓励受毒品危害的群体,先后引导帮助10余名长期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的谭某某是其中一个。她一直记得杜萍的告诫:“不要再吸。”
      在杜萍的精心守护下,虽然经历过吸毒与复吸的反复,谭某某最终走出了毒品的世界,做起了品牌化妆品生意,“现在回忆起来,杜姐的音容笑貌是那么的亲切”。
      “杜姐就像亲人一样帮助我,让我能健康做人、抬头做人,重树对生活的信心。”11月28日,帮教人员刘冰(化名)说起杜萍,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2010年,多次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刘冰被送往强制戒毒所,“当时,我走路都困难,娃娃才4岁”。
      两年戒毒期间,杜萍先后六七次前往戒毒所看望和鼓励他:“要好好戒毒,你的父母和女儿都盼望你平安回来。”刘冰强制戒毒回家后,杜萍和队友又到他家登门拜访,还给上小学的孩子购置了书包等学习用具。如今,他每天接送孩子上学,闲暇时去工地打零工,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我承诺,此生不再沾毒。”刘冰说。
  家人的贴心棉袄
  “妈,我给你买点糖,你一定要随身带着”、“爸,你们年纪大了,搬东西上下楼这种重活还是我来”……
      回忆起女儿充满温情的话语,67岁的邝玉芬又忍不住抹起眼泪,“我患有低血糖,常常晕倒,家里不管大事小事,她都考虑得非常细”。禁毒缉毒大队的工作非常忙碌,能够照顾父母的时间有限。只要回到父母家,杜萍就带着愧疚忙上忙下。
      同样令她感到愧疚的,还有丈夫张波。“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总说要多陪陪她,现在没法弥补了。”记者见到杜萍的丈夫张波时,他刚从距会理县城50多公里的通安派出所赶回。
      张波任通安派出所所长,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两口子结婚13年,一直聚少离多。
      2008年8月30日,会理县发生强烈地震,夫妻俩都被派往黎溪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张波在黎溪派出所工作,与杜萍不在一个责任区,由于救灾任务十分繁重,抗震救灾期间夫妻俩没能见上一面。“夜里凉,加件衣服,别担心孩子。”离开抢险第一线的那晚,杜萍给仍然坚守现场的丈夫发了一条短信。如今,短信还在,杜萍却永远地离开了。
      “她在我心里还是那个样子,爱笑,好像并没有离开。”张波说。
      周末陪完女儿,张波又要回派出所。尽管内心充满伤痛,他却始终坚守在一线:“杜萍一定不希望我因为她的离去而耽误工作,我要努力把她的那份一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