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版“孟母三迁” 安家招待所天台上陪儿读大学

14.11.2013  20:57

  今年开学,一对来自安徽合肥市庐江县的夫妻送儿子来成都读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丈夫老刘当上了这所大学的门卫,妻子黄大姐在学校超市的速食店里卖鱼丸。日子过得很紧巴,夫妻俩却过得很快乐,因为儿子就在身后的地方学习、生活,每周和他们见一次面。

  “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老刘对成都商报记者说。

  他做到了。

  儿子的高中时代 关掉书店到学校附近打工

  今年11月才满17岁的刘理此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小学和初中就在自家附近,刘理上完早读课,还会回家吃个早饭。

  3年前,他到离家30多公里远的庐江中学读高中。老刘迅速关掉了经营的书店,举家到学校旁租房居住。由于书店关得太急,很多货都没有出清。“后来回去一看,很多都发霉了,卖不了。”老刘惋惜地说。

  在异地的生活并不容易,光房屋租金一年就要9000元,“菜也贵,我们那边买2元一斤的菜,在这里要卖四五元。”黄大姐说,她每次只买半斤,炒给儿子吃。为了维持生活,老刘夫妇在中学附近的菜市上找了一个杀鸡宰鱼的活儿。但无论生意多好,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就会收摊,赶回家给孩子把午饭做好。

  三年下来,存款用尽,还欠了好几万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