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评论:你的电子钱包安全吗?——写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之际

05.06.2015  11:42

    随着近两年互联网行业井喷式发展,现如今,互联网深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学生活中,网络更是无处不在。“世界这么大,你想去看看”,网上订票方便快捷,省掉排队购票的费时费力;“美食那么多,你想去尝尝”,线上订餐物美价廉还能送货上门;“名著这么多,你想去读读”,网上书店书目齐全种类繁多,只需等待快递小哥送书来。

        大学生群体比较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能适应较快的生活节奏,因此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也深深的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主力军。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购物app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在丰富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电子钱包真的安全吗?事实上,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喜欢新鲜事物,思路活络,所以她们面临着更高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更强的网络安全冲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网上购物和手机支付,使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伪基站、社交陷阱、网络购物、账号中奖成为了常见的安全风险。互联网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81.64%的网民不注意定期更换密码,44.42%的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者姓名全拼等安全性较低的方式设置密码;有83.48%的网民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接近四成的网民使用没有密码的公共Wifi进行网络支付,42.55%的网民在使用公共计算机网络支付中没有消除上网痕迹。这些数据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今年年初,铁路总公司的售票官网12306曾发生13万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如此大规模的安全事件引起网络上一片哗然。当黑客被逮捕后,他交代是由“撞库”取得大部分用户的账号信息。所谓撞库,就是利用了大部分网民使用单一密码的“坏习惯”,黑客们通过非法购得的一批账户信息生成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12306网站,就可以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除了网民自身陋习引发的这类安全事件,还有一些互联网自身安全漏洞引发的安全事件,如心脏出血漏洞、携程数据库遭恶意删除、支付宝光缆被挖断等等,难道真的是防不胜防?

        做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面对漏洞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只有坚持“不偏听,不偏信,不转账,不汇款”,个人信息巧保存的原则,提高个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增强自身网络安全防护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争当网络文明志愿者,现实中的事件经过网络的发酵,往往会出现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现象。离不开网络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网络世界里充斥着太多的谣言和戾气,我们要做到不偏听、不偏信、不点赞、不谣传,自觉远离色情和暴力信息,做一名传播正能量的“自干五”。

  当代大学生除了做一名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中国好网民”。我们还应该担起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责任,学以致用,为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网络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