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难阻日企出走:去年并购数创纪录

02.04.2014  11:09
核心提示:2013财年日企亚洲并购数创纪录 “安倍经济学”难阻日企“出走

  2013财年日企亚洲并购数创纪录 “安倍经济学”难阻日企“出走”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选择出走的理由主要有三:首先是日元汇率导致的成本问题,其次是少子高龄化使得日本国内市场逐步萎缩,最后,是日本企业想搭上新兴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便车

  “安倍经济学”的效果究竟如何?至少,日本企业对国内经济的信心依然难以恢复,其“出走”的脚步也未能放缓。

  统计显示,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的并购越来越活跃。2013年4月~2014年3月,并购件数比上一年度增加25%,创出历史新高。在股价上涨和盈利能力复苏的背景下,除了大企业外,抢占成长市场的动作还在中型企业蔓延。使用从资本市场筹措的风险资金实施并购等进攻型投资的动作也十分明显。

  “三支箭”效果遭质疑

  4月1日,日本的消费税正式从5%调升至了8%,市场预估,二季度(4至6月)的日本消费将骤降,为此,安倍内阁在今年2月通过了5.5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并要求财务省将日前获得国会通过的2014年度预算的一部分,进行提前划拨,据测算,将有约15.4万亿日元的政府预算用作防止经济因消费税增税而下滑。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政府预算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公共基础建设和购买物资等项目,也就是所谓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中的第二支箭,而市场最为关心的第三支箭,即“经济结构改革”之箭,安倍内阁至今没有拿出令市场满意的方案。

  此外,即使是数字表现最为明显的第一支箭——金融政策的效果也开始受到质疑。虽然日元汇率在2013年一路走低,但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创日本历史纪录的持续20个月的贸易赤字,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己也不得不在国会质询中坦承,政府对出口方面的判断有错。

  分析指出,日元汇率走低之所以没有带动出口增加的原因,是“安倍经济学”出台之前,长年的日元升值让许多日本企业早就开始向海外转移,而这一趋势并不是短期的日元贬值就能轻易扭转的,除非日元汇率进一步走低,但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可能性很低。

  事实上,在“安倍经济学”诞生的2013年,日本企业回归国内的步伐远远比不上出走的速度。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数在2013年创下了最高纪录,其中,在亚洲地区国家的并购案例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5%,共223件,为历史最高,并购金额也同比增长了7%,达到6.9万亿日元左右,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企业在欧美国家的并购案例却同比减少了7%,为251件。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2013年的企业跨国并购数创下了8年来的新低。

  出走的三个理由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选择出走的理由主要有三:首先是日元汇率导致的成本问题,其次是少子高龄化使得日本国内市场逐步萎缩,最后,是日本企业想搭上新兴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便车。

  将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的并购案例进行进一步划分,会发现2013年日本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并购件数和涉及金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并购涉及金额为2012年的3.8倍,达到8163亿日元,日本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并购金额占整体的17%,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有3%而已。

  如果用包括并购和设立子公司在内的直接投资计算,日本对于东盟的直接投资也在2013年9月就超过了2012年的整年数字。

  日本投资东盟,所涉及的行业也不再限于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金融、零售等与内需市场相关的日本企业都开始了在东盟国家的布局行动。例如,日本零售业巨头永旺集团宣布将在2020年前,在东盟投资5000亿日元,而三菱东京UFJ银行也以5360亿日元,收购了泰国的一家大型银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的预测,东盟2014年的经济增长为5.4%,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

  与此相对的,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去年减少了4.3%,为这一数字三年来首次减少,而据日本媒体报道,2013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更是同比减少了六成之多。分析人士指出,造成日本企业减少对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以及中日关系问题。

  然而,佳能[微博]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干濑口清之则撰文称,从去年4月起,日本企业针对投资中国的相关咨询开始逐步增加,到了下半年开始出现恢复的迹象。其中,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汽车制造业相关的日本企业已重启对中国投资计划的评估,今后加大投资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