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脱贫攻坚“软硬兼施”双轮驱动

29.03.2017  13:04

 

近年来,宁南县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标,以“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整合投入各级惠农资金共计5.1亿元,大力实施彝家新寨、民族团结新村、农村危房改造、公路建设、产业扶贫、人饮解困、教育助学等综合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去年以来,宁南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的决策部署,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聚力脱贫攻坚,整合投入3.1亿元,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让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脱贫致富。

交通扶贫创造“宁南模式

现在路好了,村民卖核桃就方便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说起通村路的变化,宁南县海子乡李子坪村第一书记李国荣感慨不已。在2016年6月底,宁南便率先在全州实现100%村通水泥路,此举进一步坚定了宁南边远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改变全县乡村公路面貌,“十二五”初,宁南县制订了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同时,积极和省、州相关部门对接,获得了大力支持。

宁南县将农村公路建设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担任项目指挥部的指挥长。该县结合实际,创新和规范了工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极大提高并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先后出台了《宁南县通村水泥路建设实施方案》《宁南县农村公路建设试验检测工作实施办法》《宁南县2015年通村水泥路项目建设施工队伍入选及合同签订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统一和细化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流程和要求,对项目申报、施工队伍入选、资金拨付等作出详细规定。

同时,该县实施最严格的水泥路质量保证制度。分片区共建立20个混凝土拌和站,要求拌和站辐射范围内的所有通村公路项目必须使用拌和站供应的混凝土,混凝土必须由罐装车辆运输至公路现场浇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槽钢模板作为混凝土浇筑模具,铺筑时必须使用振动棒和振动梁,用保水性较好的土工布持久养护路面。完善的制度、规范的工艺确保了宁南县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

如今,从乡上到村里的道路已经硬化为水泥路,村民们进出方便了,农产品外销也更方便了。群众对修路不仅积极配合,更主动进行后期的管护。如今的宁南,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条道路,织起了一张交通路网。

富有成效抓好“四个好

随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一座座新村新寨矗立在山间,明亮的房屋色彩与周围青山绿水相互映衬,生机勃勃的家园更加美好。

精准脱贫,重在观念脱贫,而“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不可或缺的“软件”。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深入开展。宁南县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以“小手牵大手、文明全家行”引导群众从个人清洁、居家整洁等细节开始改变;抽调德高望重的彝族退休干部、职校教师等组成宣讲团到各贫困村开展宣讲活动,到农户家中示范折叠被子、整理衣物、规整家具等生活技巧,确保群众养成居家好习惯。

在创建整洁明亮的村落方面,党员干部逐村逐户去引导和帮助群众。柴禾如何堆放、人畜粪便如何处理、院坝怎样收拾,党员干部沉下身子以身示范。实行农村“公共区域三包责任制”,乡镇干部组织村民每月开展一次彻底的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并带动群众主动分区分段开展环境卫生清扫保持、树木花草定期养护工作。

目前,宁南全县已修建各类垃圾处理池800余个,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在严禁全县公职人员、党员、村组干部大操大办婚丧事宜、收取高额婚姻聘金及其他宴请活动的基础上,2016年8月,宁南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整治滥办酒席的通知》,明确限定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均不得操办满月酒、生日酒、祝寿酒、乔迁酒、升学酒、订婚酒、参军酒、购新车酒等宴请,以端正社会风气,树立勤俭节约文明新风尚。

文件一出台,便引起了群众的广泛热议和支持。各乡镇发动群众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不良社会风气,助力脱贫攻坚,真正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古代礼 王咏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