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20.05.2015  14:18

  5月13日,宁南新村乡新竹村的村民赵兴树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桑树病虫害防治,“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乡上给我弄了精准扶贫,派了专门的联系干部,还提供农资补贴和技术支持,今年一定能摘掉贫困的帽子。”认准了养蚕致富的路子,赵兴树自信地说。

  近年来,宁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点民生来抓。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3198人,贫困人口纯收入4315元,比建档立卡时增加2665元,年均增长率为161.5%,贫困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五大富民工程

  全面增强“造血”能力

  最近,新华乡中村的养羊大户张荣奎遇到了一件高兴事,组里要通公路了,“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卖羊,得把羊赶到松林乡路段,马上路通了,羊贩子就能直接来家里拉羊,省了不少事,今后养羊积极性更高了。

  如今,在宁南,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他一样靠着发展五大富民工程,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了大户、家庭农场主。昔日的贫困户注册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等带动当地乡亲一起致富的事迹,在宁南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2014年,宁南养蚕27.23万张,产茧25.09万担,蚕农收入4.43亿元,继续保持全省蚕桑第一大县桂冠。种植烤烟7万亩,产烟17.19万担,烟农收入1.9亿元。嫁接核桃179万株,完成杉树、华山松造林102万株,实现林业综合产值6.5亿元。四畜存栏47.46万头(只)、出栏37.88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9亿元。种植冬季马铃薯9.5万亩,产薯19万吨,实现产值3.8亿元。五大富民工程已成为宁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

  改善基础设施

  “贫困村”里的新鲜事

  行走在宁南海子乡中坪村,记者发现很多家庭门前都停了2至3辆摩托车,在农民自建的似小别墅一样的彝家新寨房屋里,有些家庭的装修与城里并无二致,家用电器都是名牌,卫生间的洁具、厨房里的橱柜,让你无法寻找到记忆里农村的样子。还有一些家庭甚至都买了小轿车,不过,这在村民眼中还不算什么,通过发展蚕桑、烤烟和核桃,中坪村以产业带动发展,在2013年彻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我们现在不仅有好房子住,而且水泥路是通到每家门口的,还配有沼气池和太阳能,想健身有1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想看书有多功能村级活动室、文化站,路灯、下水道、环保垃圾箱一应俱全,硬是方便得很。”说起新寨,村民吉地此以侃侃而谈。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中坪村,2014年,宁南投入资金4793.5万元,完成涉及7个乡8个村通村油路(水泥路)85.1公里建设。同时新建、整治山坪塘18座,沟渠154公里,安装供水管道730公里,解决了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还投入资金1.03亿元,点亮了3634户无电村村民生活。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昔日的“贫困村”里正发生着越来越多的新鲜事。

  驻村干部带好头

  齐心协力奔小康

  “任书记,你帮了我这么多,不仅请人帮我维修房子,还教我种植核桃,给我送来了免费的化肥和种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稻谷乡花椒村贫困户陈友嘿激动地说。

  在村民眼中,稻谷乡党委书记任勇可是个大忙人,经常都能看到他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从今年帮扶活动开展以来,他累计走访村民60余户200余人次,努力解决村民所需,倾听他们的诉求,调解矛盾。

  宁南通过建立完善各乡镇、单位联乡包村、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全县36个县级领导联系36个贫困村,在72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20个乡(镇)中选派311名干部组成驻村干部工作组,将3629户贫困户、12816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连心牵手活动”,为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2014年,我们完成了对3629户12816名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针对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的制定了帮扶措施,涉农资金普惠到村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让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扶贫办主任勒古子发说。(记者  陈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