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农民:向着幸福出发

10.02.2015  10:44

  “这个周末到梓油村去烤烧烤,还是我们几个哦。”周末又到了,在宁南生活工作了近10年的某单位职工陈小琴周五下午就开始在电话里邀约朋友了,到新农村农家乐去度周末,已经成了他们远离城市生活的不二选择。

  空气清新的田园、通畅便捷的通村入户水泥路、闲适的农家生活...这是宁南新农村的亮丽风景,亦是新农村吸引眼球的最大亮点。

  “新农村交通方便,环境又好,吃的耍的都有,顺便还可以放松工作压力”陈小琴这样总结,“说心里话,现在我们宁南的农民真的让人羡慕啊!

  政策引领——强基础

  海子乡的中坪村是宁南近年来集中新建的彝家新寨之一,建成后的新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家家户户都是单家独户的二层小楼。村民们更是喜上眉梢,村民饿尔噶日说,要不是遇到那么好的政策,现在估计都还住在低矮的土木房子里。

  “我们建设新农村,要求就是: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文化繁荣;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宁南县农委主任刘宗华这样总结宁南的新农村建设。

  2010年以来,宁南县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借助“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契机,结合宁南地域特点,重点打造“蜀风桑韵”特色民居,重点推进新村、新寨建设;另一方面,宁南坚持产村相融、基础配套、连片打造的方针,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蚕桑、林业、冬季马铃薯、烤烟、畜牧”五大富民产业,促进了全县农民增产增收。

  仅在2014年,宁南县就整合投入了各类资金5.5亿元,深入实施四川省第二轮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建成新村新寨45个、幸福美丽新村5个,实施新村道路改建、进村入户路和机耕道硬化77.6公里,整治沟渠10.1公里,直接惠及群众4222户。

  借着新农村打造的契机,农民打造出了幸福的新农村。

  农民借势——谋发展

  “当家的,今天还要再杀两只鸡,还有两桌的客人要来。”星期六一大早,景星乡梓油村“新农村烧烤店”的老板娘吴道春就接到了4拨客人的订餐,随即马上和丈夫忙活开了,这预示着今天是个繁忙的一天。据吴大姐说,开农家乐以前,一年的收入只能达到3万多元,但是现在可以达到10多万元。

  景星乡的梓油村,是宁南县最早进行新农村打造的一个点。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目前这个村已经先后开起了10多家农家乐,而且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城里人下午可以跳舞健身,现在我们一样可以,其次我们还有打腰鼓、舞龙灯这些,城里人耍不成。”吴道春说,“最关键的是,文化部门的老师还会专门来教我们搞这些活动。

  “农民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更高,我们必须支持。”宁南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乐梅表示。据她介绍,近两年宁南县在群众文化上投入达到了1759.48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项目,同时为活动站配备了一些文体器材,为丰富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生活富裕——新追求

  2月1日是星期天,同时也是披砂镇小田坝村女子龙灯秧歌队集训的日子。一大早,队员们就拉开了阵势。

  “老姐妹些,我们再舞一遍就休息。”身穿着舞龙灯服装、一边擦着汗的陈元荣对着旁边的老姐妹们说。今年62岁的陈元荣是披砂镇小田坝村3组的村民,同时也是这个村女子龙灯秧歌队的队长。

  宁南县披砂镇小田坝村女子龙灯秧歌队成立于2014年5月,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队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有42岁,平均年龄近50岁。队伍成立后,跳舞、扭秧歌、舞龙灯……成为了小田坝村农民闲暇生活的一部分。

  陈元荣说“我们生活不愁了,现在追求的是健康、是快乐!”和陈元荣一样,这些老姐妹们聚在一起欢愉,既愉悦了心情,也锻炼了身体。

  ……

  跳广场健身舞、扭秧歌、舞龙灯、打篮球、参加村里的文体活动...这些健身活动在宁南的农村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今天的农民所接受。

  “村里没事的男女老少每天下午都会聚集到这块场坝,跳健身舞、打篮球、打乒乓球的都有。”宁南县松新镇立新村2组的社长吴道祥这样对记者说,他每天下午也要和村民一起跳健身舞,“我们农民也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嘛!

  农民的生活理念,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转变……

  幸福宁南的农民,正在追求着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