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孩子 你留下的不是遗书而是遗憾!

28.02.2014  11:55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中学高一学生小伟在自己家中自杀身亡,并留下800多字的长篇遗书,称“我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我很孤独啊”。

  他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对不起,关心我的大家,我要死了。你们大家理解我吗?没有,你们从来不了解我,从出生到现在,我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我很孤独啊。我确实是因为一时冲动,因为我想不开。有可能你们鼓舞我一下,我就不会寻死了,可你们没有,你们在批评我。我知道上学已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所以就想到了死。希望我死之后,大家都要好好活着,别太伤心。”(四川新闻网2月26日)

  看到这些语言,没有人再去褒奖或贬低这个孩子的写作表达能力,反而这些平淡的言语抨击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孩子走了,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纸遗书,而是些许遗憾。  

  这些天,正是一个个莘莘学子放下节日的纷呈,拾起对知识的渴望回到校园的时候,而小伟却在开学几天后由母亲从学校接回家做“思想工作”,谁知这一切都太迟,无力挽回这个青春年华的生命。

  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他便和外婆住在一起,成了一个留守儿童, 孩子在学校什么都好,唯一就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沟通,在家里,由于和外婆思想观念不同,沟通的也比较少,长期的压抑让这个单纯的孩子走向了另一个世界,留下了“沁人心脾”的遗书。

  小伟在学校学习主动,成绩优异,尊师敬长,和同学相处也融洽,为什么这样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就这样匆匆“”了呢?也许向孩子父亲醒悟到的“和孩子沟通太少、对孩子关心不够”才是关键所在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为的是家庭,狭义一点来说是为了孩子,物质生活保障对于他来说固然不可少,但是但一味的以给予物质满足为目的,忽略了对孩子心理的关心,造成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孤独感、恐惧感,最终导致幼小的心理承受不起的时候,悲剧就将重演。

  一个家庭没有了孩子,父母便失去了晴天,便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所以,在解决孩子、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家长更应常和孩子联系,常回家看看。免得“丢冬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后悔莫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