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疾孩子上学 昭化90后女教师兼职“妈妈”

02.04.2014  13:30

午餐时间,袁瑢抱着川浩去食堂吃饭

四川日报网消息(白婷 记者 侯静) 3月31日早上8时许,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小新小学的袁瑢老师按照惯例准时在校门口等候着。不一会儿,一辆摩托车驶到学校门口。袁瑢小心翼翼地从摩托车上抱下9岁的凡川浩,牵着他的小手慢慢地走进学校,在教室外十多级台阶前,她娴熟地抱起小川浩走进教室。“从川浩进校第一天起,袁老师就这样照顾他,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看着老师抱着孩子走进教室的背影,川浩爸爸有些哽咽地告诉记者。

爱心汇聚 川浩顺利走进校园

儿子患有先天性的髋关节脱位,肌肉发育迟缓,只能在平路上缓慢行走,不能走台阶。”川浩爸爸说,“想起前年孩子刚上学时的那一幕,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幸好娃娃遇到袁老师这样的好人。

2012年9月,看见同龄的孩子都上了小学一年级,川浩爸爸心里很犯愁,自己的孩子没上过学前班,年龄小又行走困难,事事都要别人照顾,学校、老师能不能接纳他?“我当时跑了好几个学校,当他们听说娃娃的身体状况后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那时真有不让他上学的念头。幸好小新小学的校长在获知我们的情况后,愿意让川浩来上学。

回忆起小川浩开学报名的场景,袁瑢仍记忆犹新。那天,小川浩躲在爸爸身后,却又不时伸出头来偷瞟老师和校园,最后小心翼翼地问到:“爸爸,我想上学,老师会让我进学校吗?”袁瑢看着小川浩充满期望又胆怯的眼神,心好像被谁揪了一把,泪水在眼里打转。从那刻起,她毅然决定收下这个其他学校拒绝的孩子,并从心底里发誓要照顾好他小学几年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川浩,你就来袁老师的班上,好不好?”袁瑢的一席话让小川浩眼睛迸发出希望的光彩。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上,袁瑢对全班小朋友说:“凡川浩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身体不太好,谁也不许嘲笑他、欺负他,我们要一起帮助他。”听到这些话,本有些畏惧新环境的小川浩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人人都要有爱心,要让这个孩子在爱心汇聚的集体中生活,不让他感到孤独和自卑。”袁瑢微笑着说。

精心呵护 川浩茁壮成长

据同学们说,袁瑢上课都会抱小川浩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字。“每节课我都会抽同学上讲台来听写,当然也包括川浩,不能让他感觉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而让关闭心灵的大门。”袁瑢说。

对学生日常生活细心关怀更能体现老师的素养和耐心。对待小川浩,袁瑢更是百般呵护。中午就餐时,她会抱着小川浩走下台阶到食堂,然后陪小川浩打饭吃饭。下午放学,她会陪着小川浩在教室一起等爸爸来接他回家,有时候遇上农忙,一等就是几小时。帮小川浩削铅笔、系鞋带、带着上厕所等一大堆琐事成了袁瑢的“必修课”,但她没有丝毫怨言。“2012年6月我从学校毕业,9月份参加特岗教师招聘到现在的学校,10月就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所以我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袁瑢简单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