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举办主题论坛

11.01.2018  20:40

  1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与我校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紧密围绕正在上映的电影《芳华》进行讨论。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高中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育部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路海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敏,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客座教授谢柏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俊蕾,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裴亚莉,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广宇,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项仲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曹峻冰,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牛鸿英,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与传媒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孙宜君,著名编剧、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编导系副教授贾立强。我校影视与传媒学院班子成员以及师生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骆平主持。

  高中伟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对我校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强调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周星在致辞中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初衷并提出电影批评应对电影作品本身进行研究的学术观点。

  研讨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张燕主持。与会专家对电影《芳华》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路海波认为,《芳华》是一部以平民视角,具有人文关怀的影片。王志敏提出了关于美的两个特点:一是可接受性;二是美是具有召唤结构。周星认为,冯小刚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芳华》是社会上有良心的艺术家对特殊题材的真实触摸。谢柏樑作了如下几点阐述:一是美与丑的关系;二是善与恶之间的关系;三是人性的完美和人性的缺失。刘广宇认为,从电影本身叙事来看未达到电影美学期待。杨俊蕾对冯小刚和陈凯歌的电影做了定位。裴亚莉认为这部貌似限定视角下的多元视角的影片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项仲平说,人生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电影是一部有剧本的人生。曹峻冰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审视影片《芳华》。牛鸿英认为,《芳华》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经验和文化锻炼。孙宜君认为,不回避问题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贾立强从影片《芳华》的细节处入手,提出应增加影片人文真挚度的观点。骆平从自然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青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陈佑松认为,导演的市井生活、军队经历和电影厂中的磨练造就了今天的《芳华》。

  研讨会气氛热烈、卓有成效,专家们的发言提供了《芳华》及青春记忆电影的表达方式的新观点、新思考和新方向。

  研讨会期间,我校校长汪明义接见了部分与会专家,并就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