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大学之光——专访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周活动艺术总监周永兴老师

30.12.2014  12:38

   编者按: 2014年12月,川师狮子山校园因为一件艺术活动而沸腾:由数字媒体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推出的经典话剧《青春禁忌游戏》于12月18日至21日在九教学楼的天井围合中公开演出。公演4天,场场爆满,来自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舞台美术家协会、四川省设计师协会等机构的代表和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高校代表以及校内师生共1100余人观看了戏剧演出。他们对“天井剧场”的概念和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笔者就此专访了本次戏剧活动的艺术总监、数字媒体学院院长助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周永兴老师。

   记者: 周老师您好,为什么会推出戏剧周活动?

   周: 数字媒体学院一直坚持每年一度的学生作品年展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也就是说,数字媒体学院作为川师的一个新学院,已经走过第6个年头了。第六届学生作品年展延续了往常的作品年展惯例,但也略有不同:学校新批准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了,这些学生应该拿什么样的专业作品加入到学院每年一次的年展活动中,并对今后整个专业的发展形成怎样的导向,是学院领导层反复考量的一个问题,最终,经过学院上下的反复论证,确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应坚持专业路线,推出戏剧作品。因此,这次戏剧的推出,不是我个人的想法,而是学院层的整体意志,而我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负责人,只是执行者。

   记者: 为什么会选《青春禁忌游戏》这一部戏剧作为咱们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开山之作?

   周: 青春禁忌游戏》的原名为《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前苏联女作家柳德米拉·拉苏莫夫斯卡雅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有强大力量和世界性影响力的剧作,也是前苏联新浪潮戏剧代表作之一。这部戏有很多亮点,一是他的叙事结构有好莱坞式的叙事层次感;二是剧中所反映的一些现象,也正是时下我们的教育需要去克服和避免的问题,并且将对当时苏联的教育质疑,直接引到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拷问,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育的问题,首先不在教育本身,同时也在于社会环境。这是我们整个戏剧创作团队决定选择这个剧本的总体考虑。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像戏剧中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那样品德坚韧的教师,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榜样。尽管有时候这样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至上的大学里面会有一种无力感,像唐吉可德式的理想,但就算如此,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出戏为理想主义者做最后的一次挽歌。事情总是这样,越是在社会道德价值崩溃的边缘,越需要一些看起来微弱的理想之光。国外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忧伤的甚至是残酷的剧本”。

   记者: 这次戏剧的最大亮点是“天井剧场”,您能跟我们说说您是怎么考虑的吗?

   周: 这个创意事实上最早来自李诚院长。学院决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推出戏剧以后,我们就一直在物色和寻找演出场地,校园内包括龙湖剧场、桃李园学生活动中心、学术厅等地方我们都认真研究过,都存在层高不够,无法进行戏剧展演。当我们把这些现实的问题上报给学院领导的时候,在领导班子会上,李诚院长首先提出是否可以在九教的环形建筑中间展演,李院长以前有过剧场的工作经历,他的建议得到了创作团队的认可。在具体进行舞台设计创意的过程中,大家基于这场戏剧的剧情,反复推敲观演方式和舞台结构。最后将9教看做为一个天井,由此形成“天井剧场”的概念。实则,中国有大量的天井式建筑,但惟独没有“天井剧场”的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天井”是连通天地的通道,戏剧与天井剧场相结合,正好体现了从古罗马时代乃至莎士比亚时期戏剧“坐井,以观天下”的剧场意图。这是《青春禁忌游戏》这部话剧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在天井剧场的演出。

   记者: 毫无疑问,此次舞台美术的设计是成功的,我留意到,这次舞台美术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创造出来的,你能具体说说吗?

   周: 这场戏剧对于其他观众而言,是一次艺术欣赏,但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恰恰是他们教学实践场所,是他们的课堂。我这里特别要提到舞台设计专业在中国和国外的不同教学方式:在日本、韩国等国外高校,学生大学期间必须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加工一个流程全部自己动手完成,学生要在安全操作技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木工工具,焊接工具。这个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在设计时不会流于概念而缺少细节。而在中国大学,舞台设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只在电脑和图纸上完成设计图,鲜有让学生实际操作的,家长们会认为他的孩子是来读大学的,不是学木工活的,但这样一来,学生的图纸会与具体施工形成差异,学生不了解基础制作流程,从而导致设计在很多时候根本不能实现。我们这次的做法是:先让同学们一起进行图纸设计,然后我们请技工师傅来做,但在技工师傅做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在旁边给师傅做助手,协同技工师傅完成。同时我们也跟技工师傅提出要求:只要不涉及到安全隐患的操作,由技工师傅指导学生,由学生自行完成。经过这样一个流程下来,现在,我们的学生对怎样搭台,怎样造型,怎样实现内部结构支撑,已经非常清楚了。

   记者: 我很羡慕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注意到来自川内很多兄弟院校的教师们对此次戏剧演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校内也有很多老师在微博上说这是川师历史以来最正规、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场戏剧,您怎么看?

   周: 我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有的讲从80年代起起至今,川师都没有一出真正的戏剧公演了。我来川师狮子山校区工作的时间不长,不太了解川师过去戏剧的情况。但我坚信,在各个艺术学院,一定推出过一些戏剧作品,只是他们可能没有进行公开化演出而已。戏剧是大学精神的折射,我觉得每一个艺术学院,都应该有自己的戏剧。

   记者: 这次的戏剧周活动落幕了,他给你带来了什么?下次将会是什么时候?

   周: 戏剧是大学之光。戏剧是以校园文化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再塑大学精神的有力载体。这个载体的专业依托是数字媒体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我们正在考虑将来陆续推出课本剧、校园剧乃至大师剧。从课本剧、校园剧到大师剧,演出的是戏剧,传承的是文化,传承的是大学使命,这是学校交给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使命,更是戏剧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艺术形式的担当。我们身上肩负着在西南地区普及戏剧的使命。

    早在2006年,时任学校校长、现任学校党委书记的周介铭教授就在四川日报上提出了有关大学精神培育的问题。他指出:“培育大学精神就是提炼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要以切合实际、特色鲜明、促进内涵发展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域外的先进理念是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新的社会条件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大学活动的一切领域和环节,既是理论抽象,又是实践操作,但其精髓体现在理念、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惟其如此,才抓住了大学发展的根本,而根本固则枝叶繁,因此,大学精神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的灵魂,发挥着激励意志、规范行为、凝聚人心的功能。”

        事实上,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从蔡元培、陶行知到钱学森、李四光,也无论他们作为大学教授还是作为在校学生,他们一方面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教育,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教诲,另一方面是身处学校心怀民族命运和时代责任,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最后不仅为国家、也为他们自己的人生乐章谱写出了美丽的旋律,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也为大学精神注入了永恒的精髓。

  弘扬大学精神,在当前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包括大学在内的文化发展却显得有些滞后或受到一些市场因素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之警示同样适用于大学教育。另一方面,文化发展要有引领,这个引领除了政治思想、法制规章的引领之外就是文化引领,其中大学精神的引领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内容中,以《青春禁忌游戏》中以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为典型的人格力量之引领就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中国今天的发展,需要英雄精神、需要民族使命担当。我们希望在今后推出更多这样的戏剧,并将之纳入川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亲身参与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排演和观摩,达到专业技能和美育和谐共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