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问之道起航---—校长谢和平院士在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5.09.2014  17:35
为学问之道起航---—校长谢和平院士在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来源: www.scude.cc
        为 学 问 之 道 起 航
       
        ——在二〇一四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谢和平 院士
       
        2014年9月15日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对各位研究生新同学来到四川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你们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选择到川大读研、向你们对川大的信赖与厚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在前几天四川大学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我希望“川大的学生要有真学问”;对于今天的各位研究生新同学,我想说的是,你们要“为学问之道起航”。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截然不同,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在具有本科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学习和探索,也就是站在了研究真知识、探索真学问的新的起点上。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们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至少应该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至少应该具有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有质疑权威的能力。而我们的博士研究生则应当是站在创新真知识、创造真学问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力争对人类知识有所创新、有所贡献是博士研究生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与重任!所以,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你们进入了研究生阶段,就是进入了研究、探索、发现与创造的“学问之道”,唯有以精神的深潜和思想的高飞“为学问之道起航”,你们才能真正成就自我的学术梦想,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未来的精神脊梁!
       
          那么,什么是学问之道?我们应该怎样做学问?我认为,既然大家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读研,那就是选择了探索科学、潜心学问的“学问之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经在诗中提到,“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曾经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说的都是我们做学问必须要下决心,必须要去努力、去拼搏,必须要不遗余力、由浅及深、积少成多,只有花尽平生工夫才能有所成就。学是学习,问是追问,以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追问世间的真理所在,由不知求真知,由固有求突破,由事物之理求德行纲要,这是中国古代先贤们的“学问之道”,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求知、求真、求新、求变,最终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和责任,来不断提升自我做人、做事境界之道。
       
          学问之道,首先是求知、求真之道。学问之首为“”,因为知识是进步的台阶,真理则是永恒的追求。清代文学家张潮曾把“求知”归纳为四个层次:知其一而拒绝知其二,是最低层次的求知;知其一但不相信有其二,是第二个层次的求知;知其一,因为别人相告而知道有其二,是第三个层次的求知;知其一,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其二,是最高层次的求知。所以,研究生们为学问,首先是要学会求知,在“”中“”,在“”中积累,更要以“其一”去挖掘“其二”,直至接近其背后的真理。
       
          学问之道,是求新、求变之道。学问之关键,在于“”,也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研究生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主动进入创新知识的阶段。科学是发展的,人类认识的每一个进步的节点,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这就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你们能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突破。
       
          学问之道,更是提升人生境界之道。学问之最终目的,在于做事、做人,也就是要能够“知之而后行”。为学问,是在知识、研究与创新的基础上,传承正气、涵养大气,得一份灵气,更多一份骨气。科学家们受人尊重,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才智,更因为他们的品德与境界,他们的品德与境界使他们的工作更让人信服。在学问的过程中,坚守为人之道、为学之道,才能开辟更加恢弘的人生境界。
       
          同学们,学问之道,就是一条传承与创新同在、发现与求真共存的道路,是始终不忘学问初心、时刻保持审慎而明辩头脑的为学之道,更是练就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兼备的为人之道。作为研究生的你们,只有真正步入和坚守这条学术之道,才能真正体会顿悟之后的喜悦,才能真正收获探索之后的欣慰,才能永远铭记创造之后的愉悦与满足。
       
          要走好学问之道,首先要有一份远大的理想,要有坚守梦想的自信。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理想、有梦想,并不断为之奋斗。从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中西学堂的创办人鹿传霖的“力图富强”到吴玉章校长的“救国图强”,从任鸿隽校长的“担负民族复兴重任”到今天学校提出的培养造就“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川大人始终饱含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以德立人、以言传世、以功兴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的历史功勋。理想越高远,学问才能越精深。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过程中,要有理想自信,要多一份身无分文也要心忧天下的价值追求,多一份超越自我、胸怀国家的为国情怀,多一份把知识和技能作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以祖国需求为自己追求所在,以民族需要为自己努力所在,勇于挑起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担,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引领者。
       
          要走好学问之道,还要有一份创新务实的精神,要有坚持守恒的自信。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学问家,无一不是在坚守中有所突破。近代学术大师范文澜先生曾经叮嘱学生,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你们的师哥2012级华西临床医学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雷建勇同学,笃实好学,与书为伴、与实验室为伍,读研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论文26篇,完成了4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获得科研经费400多万元。所以,我希望你们在研究生学习中,要有坚持守恒的自信,保持一颗好奇和进取的心,博览群籍,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希望你们勤思考、常反思,多做一些脚底板式的调查,多增加一些问题意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更希望你们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坚守为学态度,彰显学者风骨。
       
          要走好学问之道,更要有一份求真守真的境界,要有坚持道德的自信。先贤讲“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大家要做好学问,还必须要有一流的人品。我们称赞钱学森“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不仅是因为其卓越的成就和非凡的贡献,更在于其“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境界与品行。科研之路,“”为第一。所以,希望你们在做学问的同时,学会培养品行,做一个诚信务实的人,以诚信赢得敬重,不为一时得意把别人的说成是自己的,把七分成果夸大为十分;做一个谦虚律行的人,以低调收敛锐气,以谦虚诠释涵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尊重的人,团结友善,注重团队精神和平等协作精神的培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努力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团结合作的人,道德高尚的人。
       
          同学们,生活在于历练,而不在于物质;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奢华;幸福在于责任、理想和奋斗,而不在于无穷的欲望。所以,今天打上了“川大人”烙印的你们,就应该主动建立起一份对社会的感知、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主动去追求、探索学问,主动去叩问学问之门。无论现实多么浮躁和忙碌,我相信,你们在川大的求学中,都能够保持一颗明智的心,审时而律己,用自己的执着和坚韧做好真学问;一定能够保持一颗奋斗的心,勤学而务实,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家庭,回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够保持一颗追求的心,厚德而载物,用对社会和人类的奉献来彰显自我人生最大的价值!
       
          最后,预祝每一位同学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都能过得快乐、充实、精彩。谢谢大家!
       
        (转发自四川大学新闻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