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探索实施学生网上在线学习课程和学分认证制度

18.02.2014  14:55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开放课的建设和“慕课”的大量出现,为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转变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开发、运用和推广,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使用,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打造“传统教育+在线环境”的本科教育混合环境,促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2014年将着眼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坚持以课程在线学习的资源开发和有效运用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是积极引入在线课程资源,为丰富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从2014年2月起,学校从引入首批10门“尔雅”在线通识教育课程试行通识教育选修课在线学习和学分认证制度,首批引入课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课程门类广,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类、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类、经济与管理思维类、社会与文化类等;第二,教师水平高,首批引入的课程主讲人有叶嘉莹、欧阳康、辜正坤、杨振宁等一大批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院士、专家、学者;第三,课程资源多,引进课程具有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可充分满足我校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需要。我校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完课程的所有视频、参与在线互动讨论、在线将老师所设置的全部作业答完、在线将考试进行答卷后,系统根据所有考核项的完成情况,自动计算出该名学生在线学习该门课程的“综合得分”,从而完成网上课程的学习,即可获得学分。从2014年9月起,学校将引入更多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把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并获得学分认证制度的实施范围拓展到全校性公共必修课。

   二是大力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试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从2014年2月起,学校计划分三个批次实施该项工作,首先从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和2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始试点和探索构建“传统课堂+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学环境,通过加大课程网络学习、答疑、考核的时间和比例,促进探究性教学、研究型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使用,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并逐渐在校内100多门精品课程以及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进行推广。

   三是积极倡导师生加强对“慕课”等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学校将积极在校内推广Coursera、edX、Udacity、TED、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爱课程网)、国外大学公开课等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和使用,支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探索构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制度。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十一五”建设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59门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十二五”以来,学校根据国家改革趋势和课程改革要求,加强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已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9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四川省精品视频开放课29门。目前,各课程团队正在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课程建设,并有效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