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生工作会】城乡建设学院交流材料:转变工作理念 提升专业技能 强化人文素养
城乡建设学院是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的工科学院,专业就业形势好,学生报考踊跃,学生规模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作为工科学院,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学院学生工作以“学生为本,指导服务”为理念,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行为引导、成才服务。坚持以第一课堂为中心,二、三课堂促进第一课堂的“三课堂”联动提升专业技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预警机制,以确保平安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开展专业竞赛,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树立学生榜样,以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通过人文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狠抓学生就业质量,以促进学生充分满意就业。通过这些努力,学院学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指导服务
学院学生工作曾停留在教育、管束层面。现今,根据学院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已经形成了明确、系统、为师生所认可的“学生为本,指导服务”的工作理念。初步实现了从“以管理为主”向“以指导、服务为主”的转变。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注重思想引领、行为引导、成才服务。在思想引领上,注重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等,让学生了解时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为引导上,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校区举办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学院举办的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把学生从网吧、酒吧的沉浸中拉回来,从日过三竿的懒觉中催起来,从逃学、逃课等行为中拽过来。在成才服务上,学院注重对学生的大学生涯指导、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得以实现,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二、关注特殊群体,建立预警机制
2010年两名学生被河水冲走,2011年一名学生猝死寝室,一名学生跳河自杀,这些惨痛教训让学院对问题学生和特殊学生群体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近年来,学院专门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机制,全面关注、关心、关怀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有问题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一)通过“一驻三深入”,全面掌握学生动态
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课堂、深入班级、深入寝室,摸清特殊学生情况,建立“特殊学生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心理类、精神类、学习类、身体类、家庭类、少数民族类。对每一类群体,学院密切与班主任、班干部沟通,了解其动态。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与其谈心,引导和鼓励他们尊重生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学会感恩、珍惜、感知幸福。现在,整体情况趋于平稳。
(二)保持信息畅通,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立“班干部—班主任(辅导员)—院领导”信息畅通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层层上报。其次,建立“发现-上报-处理”的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全力疏导,疏导不畅,联系家长共同处理。2013年上半年,建筑工程2012级2班班主任发现有学生因患有精神疾病表现出不稳定状态后,及时上报学院,学院立即处理,发现情况严重,随即通知家长来校共同处理,阻止了不良后果的发生。再次,建立“学院-宿管中心”联动机制,互通信息,共同排查宿舍安全隐患。
三、三课堂联动,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三课堂”联动,即“以第一课堂为中心,二、三课堂促进第一课堂”,旨在加强学习引导,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一)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首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专业竞赛。通过开展测量大赛、BIM大赛(初赛)、速写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其次,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竞赛。各类竞赛学生报名踊跃,参赛学生逐年增多,成绩逐年提升。2012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1项。2013年,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GIS技能大赛”获大赛高级B组二等奖。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BIM大赛”获得专项二等奖2项、学生团队全能二等奖1项;2013年,获得专项二等奖4项、专项三等奖8项、学生团队获得全能二等奖2项,学院也荣获组织一等奖。再次,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提升计划。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1项,省级4项,校级20项;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计划13项。
(二)通过第三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每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中有80%以上的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跟随专业老师到房屋、桥梁、公路等施工现场,到灾后重建工程,到川西民居示范点,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锻炼提升了专业综合技能。
四、树立学生榜样,突出示范引领
根据教学安排与学生实际,分层次培养学生。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以基础课程、英语学习为主,辅之以担任学生干部、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对学校的归属感,对专业的兴趣,对未来的定位。三、四年级为提升阶段,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专业竞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满足与认可,目标越发清晰,道路越发明确,最终在毕业时获得很好的就业或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层次培养过程中,学院注重“培养—树立”榜样。重点培养低年级中的好“苗子”,指导他们向“优秀学生标兵、推免生、出国留学生”等榜样奋斗。三、四年级时,许多“苗子”脱颖而出,达到预期目标,学院将其树立为榜样,重点打造,广泛宣传,在广大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成才经验交流,“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建立,“培养—树立”榜样的良性循环模式形成。近年来,学院每年涌现的“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含金量越来越高。2009年至今,学院共产生“优秀学生标兵”7人、“国家奖学金”28人、“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30人、近40名学生被保送到“985”、“211”高校、中科院系统攻读硕士或硕博连读研究生。2013年,学院共有6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誉,为全校之最。
五、强化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已经开始制约其个人发展。故在第二、三课堂的开发上,学院着力开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如建立诚信小站、“龙虎杯”辩论赛、感恩演讲比赛、社交礼仪讲座、音乐鉴赏等。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在学校2012年党建创新活动中也以“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学习型党支部”获得学校立项支持。2011年,1名土木工程学生作为艺体生推免攻读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
六、狠抓就业质量,促进学生充分满意就业
(一)多形式、多渠道指导和服务学生就业
学院常年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参与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形势专题讲座等,加强就业指导。同时,做好务农家庭、无固定收入家庭、单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等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院未就业学生中无一属于上述情况。
(二)积极拓宽就业市场
近年来,吸引了世界500强、国企、上市公司等来院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近年来,学生签约率稳中有升。
(三)鼓励学生考研、到基层就业
鼓励学生多考证,增添就业砝码。结合专业特色,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执)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硬件”及空间。近三年来,学院有75名学生考取二级建造师、131人考取施工员、56人考取造价员。
七、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生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研分析,学院已找到工科学生的主要特点。之前由于没有充分认识这点,在针对性教育和实效性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以致前两年连续发生两起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意外死亡的惨痛案例。因而,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切入点,加强纪律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诚信教育
近年来,学生就业虽然一直作为学院的“民生工程”来抓,但成绩与部分学院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是受就业质量不高所限。一方面由于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形势好,少有人选择考研。另一方面学生在求职中“骑驴找马”、私自毁约的现象较多,降低了学院和学校的信誉度。因此,今后学院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或到更高的平台就业,重点加强诚信教育。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是一门既有科学理论,又有实践基础的专门学科,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承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鼓励辅导员和班主任(尤其是辅导员)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