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会即将开幕 五年工作点滴回眸
全校学生工作大会将于12月拉开帷幕,广大学子对学校此次深化改革、推动学生工作创新管理予以密切关注,预期大会将提出创新学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开启改革的一轮新步伐。回眸过去5年的脚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好“3支队伍”、推进“5项计划”、实施“5项工程”,将“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成长进步,关爱学生发展成才”落实在实践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文化素质拓展、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宏观管理微观督察 在服务细节上狠下功夫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各条道路。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在多个场合要求教职工把学生当作儿女、兄弟姐妹给予关心和帮助,并且从制度保障上把关心关爱学生覆盖到从入学至毕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按照“学校宏观管理,微观督察。学院自主运行,自负责任”的思路,学生工作责任下移、权力下放、资金下拨,每个学院均注重在服务细节上狠下功夫。
很多人想像不到,为了帮助文理兼收的学生提升数学和英语成绩,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开设了高数帮扶、英语帮扶、模拟考试等辅导活动,加强基础课成绩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考研的自信心。每年该院考研生多被“985”和“211工程”高校录取,其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形同中学辅导模式的细心服务让同学们切实感到了温暖和关怀。
在商学院,一位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家长感到头痛,班主任多方努力也没辙了。学院派专人和班主任一起通过其同学、朋友、家长多途径想办法,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帮他彻底戒除了网瘾,以新的姿态发奋学习。这是该学院“三个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工作方法在发挥作用。近4年来,商学院老师“挽救”了因恋爱而沉沦、因网络而荒废、因自卑欲轻生等20余位学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意外”,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称赞。
像林学院将晨读、课堂出勤等纳入综测考评;经管学院建立“社会人”和“职业人”培养工程,培养学生内外兼修,尽快转变为受社会和职场欢迎的人; 作为以人文社科为基础的学院,文法学院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打造综合性的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基地;艺体学院在组织发展上,坚持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培养发展体系;生命科学与理学院的学生干部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变,更多组织符合广大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活动。这些举措都在体现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
据悉,5年来,学校修订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制定了《学生奖励与资助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创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制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也改变了对奖励的单一设置,引领和激励学子们由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了“人人皆可成才”的氛围。
很多兄弟院校来校取经,赞叹我校对学生的贴心服务有声有色,称赞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正在形成。
放飞学子梦想 人才质量是生命线
“不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都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这是大学的生存之道、发展之基。”在2011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上,邓良基的话掷地有声。
郑有良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人人关心学生”的理念,并表示“谁关心学生,我就关心谁”,要求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上上下下都要关怀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按照校本部重在“传承、创新、引领”,成都校区重在“开放、包容、探索”,都江堰校区重在“规范、融合、发展”的校区学生工作定位,三个校区积极探索构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的学生工作运行模式,受到兄弟院校和学生家长们的赞许。
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是直接面对学生管理一线的3支重要队伍。为了调动“3支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17个学院完善了考评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发挥“3支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培训、工作交流、新老教师传帮带……动医学院多方式、多渠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学生工作方法及规律,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风景园林学院为了准确找准学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学风建设专题调研,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广泛推广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针对研究生专业基础、水平、能力参差不齐较为普遍的情况,政治学院探索课程改革,摸索梯度教学,组建了“1+1”帮扶学习小组,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园艺学院通过“制茶暨茶艺技能大赛”、“园艺植物标本制作大赛”、“插花与花艺大赛”和“园艺植物繁育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创作意识。
同样,食品学院积极组队参加在全国食品院校广为认可的“美国大杏仁杯”、“康师傅杯”、“李锦记杯”、“东方海洋杯”大学生创新性研究竞赛,共组织学生团队80余支,参赛学生超过500人次,多次将大奖揽入囊中;农学院以国家级学术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为学生搭建软、硬件服务平台,组建高水准的作物学科指导教师团队,提供高质量的科技项目支撑、高水平的实验设备和场所、科技专项费支持,并建立“三计划、两工程、一讲堂”为主体的立体化科创人才培养新体系;资环学院从培养“三好学生”向“三好人”转变,开展以第二课堂为阵地的大学生“三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即培养健康自然人、优秀社会人、合格职业人的“三人”培养,将第一、二课堂工作有机融合。
此外,城乡建设学院根据教学安排与学生实际,分层次培养学生。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三、四年级为提升阶段,学院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专业竞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满足与认可,目标越发清晰,最终获取很好的就业或深造的机会;旅游学院重在构建和实践“专门教育+融合教育”模式,在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其与专业教育、专业技能提升等工作紧密融合,着力推进学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纵观全校,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3个校区17个学院纷纷邀请知名专家和杰出校友作有关树立人生理想、励志成才、创业就业、学术交流等专题报告或大讲堂,积极举办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引导和激励学生们奋发学习。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自然不难。2009年至今,我校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仅就动科学院而言,除了出国留学和考取选调生外,每年约30%的学生考上“985”、“211工程”高校研究生,约20%在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工作。
就业质量好,学校声名远扬。学校就业工作先后3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7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李静波老师荣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个“金点子”开花结果
5年过去了,大家的脑海还会闪过许多学子的名字: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金柳,入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的曾明伟,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刘可成、邛莫闪叁、……初入校时,他们均是寒门学子,怀揣缤纷梦想,大学期间凭借不懈奋斗成为人们追捧的风云人物。
我们也清晰地记得这些名字:被保送北京大学的直博生舒健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32的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封面文章;读书期间成为内江盛泰泥鳅养殖场创始人之一的创业典范邓超;带着重病的家人读书、数次放弃国家、社会、学校等贫困资助的优秀学子陈旭兵;茶艺表演《且将新火试新茶》获国际茶艺邀请赛二等奖的杨瑞等5名同学;作为全国大学生骨干代表随同中国青年代表团赴韩国访问的覃雪莹同学……他们都有一句共同的心声:川农大,是我人生梦想开始地方。
我们也难忘记,那场震恸雅安的地震发生后,青年学子们与时间赛跑,奔赴极重灾区参与高强度的抗震救灾战役,涌现了向“4·20”地震灾区捐献价值20万元物资的钟明洁,“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个人”刘力铭,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表彰为献血志愿者服务奖的曹跃强同学等先进典型,他们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影响。
一系列传奇故事被津津乐道,引来无数惊叹和羡慕。
“川农大的学生素质高,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非常关心,天冷了送衣送物,空闲了给娃娃们讲知识。”“这些大学生为村上帮农、助农开展了许多活动,专业技能非常强。”“川农大的学生把关心送到了我们农民的手心上,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雅安、温江、都江堰三地,对我校学子的赞扬声极高。
据学生处处长李武生介绍,5年间,学校全面梳理整合了学生工作中的“散打动作”,集成为“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德育立体化工程”、“寒梅飘香工程”、“心理阳光工程”、“三个百万”工程”(简称“5个工程”)的“规定动作”,学校每年提供支持经费近500万元。这5项工程全面围绕“育人”二字,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子探索的乐趣,帮扶贫困学子自力更生,塑造学生阳光心态,帮助学生理想就业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具备许多亮点。比如,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启动实施了‘学生工作品牌战略推进计划’。”李武生说,各个学院坚持品牌建设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争相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品牌。
绿树掩映的校园,格外干净整洁,读书公园上响起朗朗的早读声,伴随着早晨的阳光和鸟鸣,组成一首动人的晨光曲。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农场、实习基地、食堂、宿舍都成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极其活跃而重要的板块。
万人瞩目的学生工作大会开幕在即,“全员辅导员推进计划”、“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学生工作品牌战略推进计划”、“学生创业实践支持计划”、“学生骨干素质提升计划”将全面铺开,必将创造性地提高学生工作效能,以学校共同体的视角进一步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