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生工作会】动科学院交流材料:强管理 重服务 真抓实干 努力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30.12.2013  18:33

 
  五年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业和就业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发展为目标,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不断夯实学生工作各项基础,真抓实干努力提升学生工作水平。现将五年来学院学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党(团)建工作成效显著。5年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64人,发展党员1164人,发展团员128人。先后被评为“2008-2010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雅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雅安市“五四红旗团总支”和“抗震救灾优秀团组织”;学生党支部党建创新项目立项2项,获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优秀团员”1人。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党支部”7个,校级“优秀学生共产党员”29人。

  (二)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毕业率、授位率每年均在99%以上,37篇论文被评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91人提前毕业(中美草坪85人)。王国松等6人获得“优秀学生标兵”,2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81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652人获得社会捐资奖学金,527人获得“三好学生”,152人获得单项奖励,2613人获得“国家助学金”。

  (三)就业质量不断改善。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每年约有30%的学生考上“985”、“211”高校研究生,20%的学生到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就业,费比等29人出国留学,38人考上选调生,杨春涛等12人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资助,陆辉平等19名学生成功走上创业道路。学院就业工作获得校级先进集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立项20项,校级立项22项,科研兴趣培养计划立项125项;以国家级动物类实验示范中心、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奖励8项,校级奖励45项,连续2届获得“挑战杯”学术竞赛校级团体第一名,1人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本科生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项。

  (五)学生工作队伍业务能力不断提高。2人被评为校级“优秀辅导员”,13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立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2篇;“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获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获校级“优秀学生会”3次,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1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

   二、主要措施

  (一)以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1.建好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二是新老互动,积极发挥老辅导员“传、帮、带”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工作研讨,鼓励辅导员开展研究,并对发表文章给予支持;四是开展评优表彰,每年评选“溢多利学生工作先进个人”1名,奖励2500元。

  2.精心配备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骨干作用。一是按照“1:1”和专业相近的原则为每个小班配备班主任;二是举办班主任培训会、座谈会、沙龙等,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三是加强班主任考核与激励制度建设。每个小班每学期核发班主任通讯补助300元,5年累计发放补助18万元。

  3.深化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干部整体素质。一是精简队伍,提高效率。学生干部人数从400人精简到现在的230人;二是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和考核。举办培训和讲座30次;三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尝试在全院学生代表中公开选举学生会主席;四是加强学生干部考核与激励。单独设立“PIC学生干部奖学金”、“普瑞纳学生干部奖学金”等4个干部奖学金,每年评选40名,每名奖金1000元。

  4.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精简机构,调整和组建数码工作部、新闻采编部、团学办公室、学风建设办公室;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强网络阵地和沟通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德育立体化。重新设计学院网站,设立院长书记信箱,建立学生干部、班主任等队伍的QQ群,并利用微博、飞信平台,建立学生沟通交流平台和利益诉求平台;四是坚持学生主干和主席团例会制度,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加强支部建设和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党(团)员发展工作;以“动科微访谈”为窗口,加强团员后续教育;持续开展团支部“1+1”活动;开展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近350次。4名学生被推免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二)以学风建设和校规校纪教育为中心,不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1.学风建设常抓不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构建学风监督反馈体系,加强学风督查;积极举办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行学分清理,建立学院、班主任、家长三级互动机制;建立优秀学生群,在科研、考研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举办“动科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和杰出校友作报告,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加强安全纪律教育,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校规校纪;利用案例进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家长联系制、请销假制度;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奖、发展党员等工作中对违纪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邀请学院关工委老教师对违纪学生进行帮扶。

  (三)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平台

  1.探索“企校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召开毕业生大会、举办就业创业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举办相关报告会100场以上;探索“企校联合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通威班”、“正大班”、“巨星班”。

  2.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创业服务平台。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学校创业基金项目为载体,动员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成立学生养殖服务部,在学院的教学农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五年来学院共有12支创业团队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资助。

  3.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建立“铁骑力士集团”等10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预就业社会实践,建立巨星、正大等30余个预就业基地;联合团市委开展“三百工程”科技助农增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校外团支部联合开展“团支部1+1”联建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参与人数达4500余人次;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团队80余支,学生参与率均近100%。

  4.完善工作体系,构建“四难”学生关爱平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暖冬行动”,举办“励志大本营”等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四难”学生的管理工作,建立特殊学生数据库;建立重点学生预警和管理机制,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异常学生。

  5.创新文体活动,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成立文艺人才流动团支部,组建钢琴、小品、书法等艺术爱好小组;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季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举办新生运动会、小班篮球赛、寝室文化艺术节、小班辩论赛、新年联欢晚会等活动300余项,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回顾近5年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深入学生不够,就业指导还需加强,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三自”功能发挥方面不够,服务工作还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举措,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观念,注重引导、科学管理、强化服务,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