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亮出不同观点

01.11.2013  12:35

    改革亮点 

      10月2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提升语文分值 降低英语、化学分值

      此次改革的亮点是调整了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等方面。在中考的五个科目中,除了数学和物理的总分值保持不变外,其他三个学科的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化学试卷总分值由80分减至60分。

      增加优质 高中 名额分配比例

      改革还包括,逐年降低示范高中即优质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直到全部取消;将示范高中“名额分配”,按公平、公开原则,保证一定比例,直接在一般初中校 招生 ,让一般初中校的学生有机会、有通道进入优质高中。
      2014年,北京市优质高中校招生的分配指标将为30%,2015年为将40%,2016年将达到50%,即可达到优质高中的一半学生来自普通校,以此来引导小学入学和小升初学生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减少特长生入学比例,改变单纯为进入优质学校而培养“特长”的现象,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特长。到2016年,特长生招生比例将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5%。

      22日,北京市教委在其网站上发布的《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中考为切入点,希望以此实现“减负、均衡、公平”的教育理想。

家长看法

      对于中考改革征求意见稿,家长们发出了多种声音——

      肯定派

      家长张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二,虽然赶不上新中考,但他依然觉得有重视语文的必要。他表示:以前学校和家长都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以至于有些孩子数学成绩顶呱呱,也拿到了不少英语证书,但很多汉字却都不会写、作文更成了老大难,语文学习被边缘化了,我欢迎这样的改革。
      关于英语考试降分的问题,一些网友表示认同。“一轮明月”说:“这次英语改革好!如今不少孩子说英语比说母语还顺溜,写汉字歪七扭八,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十分了解,适度加强母语教育是必要的,时下英语学习的疯狂状态是该纠正纠正了。网友yfubao表示,英语分值调整,使英语回归语言的工具性,通过兴趣学习或者实用学习效果会更好。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对外交流,普通人会点简单的会话就可以啦。想想这些年家长和学生在英语上的财力和精力上的投入,的确是巨大的,得不偿失。
      中考改革也吸引了不少小学生家长的关注,网友“柳暗花明”对“名额分配”的解读是:随着优质中学分配到每所普通学校生源指标的上升,到2016年,优质高中一半的名额面向普通校招生,如此看来,改革后小升初让自己的孩子去普通校反而会容易成为进入优质高中的“捷径”。也就是说,在普通初中做“鸡头”,会比在示范初中当“凤尾”,有更大的进入名校的机会。这项改革显然是意在缩小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引导家长们不要扎堆儿择校,而指标分配也利于生源逐渐趋于均衡。他透露,自己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也比较优秀,如果这项改革真能付诸实施,他将安心地让孩子参加小升初电脑派位,凭借孩子的努力,日后上一所示范高中不成问题,他就没必要带着孩子奔波择校了。
      网友“小军悟理”则表示,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现在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要靠时间的检验。

      不信任派

      对于改革的“减负”初衷,网友“迎来******换人间”也有话说:“这次英语分数降了、语文分数提了,我感觉只是重视的科目不一样了,这样的改革和减负没有什么关系,所谓的改革也是避重就轻,没有意义!
      冰魄8888则认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语言环境的,让孩子每天对着录音机练习听力,岂不又陷入应试的怪圈中,怎能减负?
      网友“rdfz Q jh”则坦率地表示,只要文凭是选人的主要参考+就业压力大,就不可能减负,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
      网友“一路花开”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5岁起就在一家英语 培训 机构开始学英语,从去年起她找到了一位 美国 外教一对一教授女儿口语。她想得比较远:“这次的中考改革,英语的难度似乎降低了,但是日后孩子找工作,还是英语好的有竞争力。而且,语言还得从小抓起,所以,孩子的英语学习不能放松。”
      在采访中,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表示:“哪个敢让孩子在四年级才学英语?谁知道以后的政策会怎么变?距离高考还有这么多年呢,我们不会让孩子放松学习英语的。即便学校不学英语了,自己也肯定会给孩子继续报培训班学英语。”

孩子们怎么说

      此次中考改革,当事人是孩子,正可谓与他们息息相关,花季少年们又是如何看待中考改革的?

      乐观派

      北京海淀区某示范校的张冉上初三,她很喜欢国学、历史,语文成绩总是令同学们羡慕。她对记者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语文那是必须的,将来无论走到哪儿、干什么,如果自己的母语都不过关,那真是一大缺憾。不过,我明年就参加中考了,赶不上语文考试升值了,真遗憾!
      和张冉同校的初一学生吴峰平时很喜欢看小说,但语文仍是他的“软肋”。他告诉记者:“我知道学好语文很重要,但平时就是不喜欢背课文、背古诗。不过考试分数增加了,我以后会花更多时间学语文。决不能让语文在中考中给我拖后腿。”
      初一学生张超告诉记者,他对英语阅读还是很喜欢的,但很讨厌学语法,那些条条框框,他很认真地去记,可就是记不住,“现在好了,英语考试的分值降了,我猜语法方面的内容也会减,真是救了我了!我的听力还不错,不过,为了在中考中给自己加分,我打算多买点原版影碟,一边看电影一边练听力,一举两得。”

      抵触派

      今年上初一的林申,在近期的月考中排名全班第二,但令他担忧的是,自己最差的科目是语文,林申很伤心:“一听到语文分值要增加的消息,我就特别郁闷——因为我最不喜欢语文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几乎次次考试都砸在语文上,等我初三的时候正好赶上改革,一下增加了30分,这不是太恐怖了吗?”
      刚刚经历了小升初,唐玉拿到了剑桥英语、三一口语等多个英语考试的证书,她觉得,目前学校内的英语课很简单,上课有“吃不饱”的感觉,如果中考分值降低,英语课的难度还会降低,那样,课上的时间就浪费了。而且,语言是一种靠积累加运用的学科,假如课上学的内容很简单,过不了多久,已经学到的外语也会忘了。她为此很困惑。
      罗诗怡是北京海淀区某示范校的声乐特长生,她对2016年中考特长生招生比例缩减到5%这一改革不能认同。她告诉记者:“特长生其实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每天放学后要训练2个小时,周末还要训练半天,寒暑假也要抽出时间来训练。学习的时间被挤占了很多,成绩自然受影响。如果招生名额减少,我们面临的竞争就会更激烈,到头来还得跟人家拼学习,这对我们不公平。”
      关于优质高中生源逐步向普通初中倾斜的改革,也使另外一些学生感到了压力:“改革增加了对普通学校考生的选拔名额,使得更多的普通学校学生可以进入到好的高中来。不过,对于像我们这样原本在名校初中部的人来说,可能就不是利好消息了。”另外,也有学生担心,如果名牌校一半的名额都分配给薄弱校,那么生源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到高中时,如果我们和一些薄弱校来的学生分在一个班内,他们学得吃力,我们又不解渴,岂不是大家都很难受?”

专家声音

      改革: 向素质教育迈进了一大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此次中考改革有利于教育基础薄弱区县和普通学校学生均衡发展,有助于促进全市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对于减负也有积极推动作用,十分令人期待。
      在他看来,中考改革政策的实施,对改变优质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县、学校和学科将产生一定影响,会改变其原有的发展模式。比如,过去传统名校有好的办学条件、师资和生源,“名额分配”比例增加后,这些学校将面临层次不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听力分值的增加,也将对英语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可以说,这次中考改革,是向素质教育迈进一大步。
      关于特长生入学比例逐年减少,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原主任诸平认为,目前制定的招收特长生政策未必有多大问题,但一些学校在执行过程中走偏了,他们打着各种名目招收特长生,但最终还是要考语数外等文化 课程 。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学校选拔优秀学生。从这个角度考虑,把特长生比例降低还是有必要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提出,特长生选拔是与加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分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有其作用,但特长生这种方式也成为一种入学不公平的表现。从规范角度出发,还是不要过分强调与考试有关的特长培养,可以通过其他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特长本质。

提示

初三学生如何应对中考英语

      面对改革,家长和学生如何应对?学而思英语老师孙晨皓认为,对于当前毕业年级来说,要先把握住当下,不能完全放弃以前所学,同时根据2014中考说明做出学习策略的调整。建议增强听力的训练,多听原版听力教材,平时增大阅读量,将精读和泛读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增强写作方面的练习。
      对于非毕业年级,要培养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要再陷入语法的枷锁之中,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初中三年,学生要学会用英语表达,学习国外的思想文化,即通过话题学习,延伸听力,阅读,写作,最终达到应试和应用的结合。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已于28日结束。据媒体报道,7天来共收到1350多封电子邮件、传真120件、书信3封,内容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对改革表示赞同、提出意见以及表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