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生:台湾小伙伴太会玩 早已淡忘海峡隔阂
中新网9月28日电 台湾《旺报》28日刊载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崔振鹏的文章,该文讲述了其与台湾学生十天共同生活的经历。文章指出,不同的文化生态,但相同的文化根源、文化心理,让人觉得两岸的对话往往是互相启发的。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远吗?就地理位置而言,北京到台湾的距离并不比到福建、广东远多少,甚至还要比到四川、到西藏近一些,但印象里她总是要比两广、川渝要远一点,陌生一点。
历史的烟尘散去,一湾浅浅的海峡还在,长期以来缺少交流的两地在近些年终于频繁互动起来,海峡的阻隔也渐渐消解,这不,我就迎来了远方的朋友。
要感谢海峡两岸大学生长城文化体验营的主办方给了我们一次聚首的机会,在递交报名信息近三个月、网络上开始建立联系的一个月后,我们终于在秦皇岛的山海关相会了。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关,这里也注定要成为我们友谊绵延的第一站。
实话说,头几天,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从山海关一同目睹开营仪式、游赏老龙头到在喜峰口举行的篝火晚会,台湾小伙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开朗,太活泼,太会玩。
篝火晚会的主持人就是一位台湾男生,他才艺颇多,也喜爱展示,我断言大陆学生的夏令营是不会被引上这样的狂欢高峰的。
我的室友是一位台大的高材生,他睿智、阅历丰富,也有着开不尽的玩笑和新奇的点子。头一二天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很快认识了。但相对安静的我开始是有些怀疑这种热烈的:在这样的狂欢式互动中大家究竟走近了多少呢?这样的交往与对话最终是否会变成一种互相消耗而没有真正的交流呢?
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与坐在身边的一位台湾女生谈两岸的教育,我愈觉台湾的小伙伴整体活跃的背后实是有着许多冷静而深刻的思考的,更不消说之后与台大、台湾中华大学同学谈论两岸政治、学生团体的体验了。
在云冈石窟,两岸的同学们为共同的中华古文明炫目,凭吊要走向大唐的中古文明的风神;在老牛湾和乾坤湾,我们也就旅游开发、中西部地区发展各抒所想。不同的文化生态,但相同的文化根源、相同的文化心理,让我深深觉得两岸的对话常有互相参证的,也往往是互相启发的。
住在老牛湾窑洞的那个夜晚,我第一次看到满天星斗的夜幕。许多小伙伴都仰望着这难以在城市里遇到的星空,仰望着,互相指点着。这一刻,面对着同一片天空,我感觉我们所有人之间的心又近了。
临近结束的最后几天,大家都忙着最后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论坛暨结营仪式的小组展示,我们小组也忙活起来。在宾馆里,大家共同谋划着展示方式,从雁门上的短片到围炉夜话式的心语,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总能有新奇的点子。
反复的开机,剪辑,时钟划过十二点,大家在组长房间里躺在床上、依着床边,看着最后成型的小视频,一次次被片中的你我他会心地逗笑。
记得结营仪式上有位同学说:十天的共同生活,一起累,一起笑,大家早已淡忘了海峡两岸的隔阂,只记得最纯粹的友谊。我的室友在临别时候也对我说,这些日子共同经历让我们互相认识,也互相影响,此次一别,殊不知你也已带走了我的一些习惯,你也已带走了一些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