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体质调研组建议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
体育 应“入围”高考科目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周超) 本市近年来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下滑。上午,市政协发布了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研报告及建议案。报告显示,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而视力不良检出率则居高不下。调研组建议,本市应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
据悉,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与市教委等部门成立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组,进行了6次座谈,多次实地考察并与学校老师交流,形成调研报告。
特点 女生肥胖率出现反弹
根据相关体质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逐渐下滑趋势。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其中,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且增幅逐年加大,女生肥胖检出率在前两年略有缓和之后又出现反弹。
报告显示,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另据2012-2013学年度全员健康体检数据,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3.75%,初中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2.23%,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8.79%。
另外,本市目前的一些常见慢性病有低龄化趋势。身体素质不均衡,中学男生上肢力量弱尤为明显,同时出现肺活量下降等问题。
拥有标准400米跑道学校 仅一成多
报告显示,本市在保障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场所和设施严重不足。其中,城区多数学校的运动场地面积受限。根据北京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2013年对本市1148所中小学校的调研发现,仅有13.41%的学校拥有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地。其中,城区学校只占2.35%,绝大多数集中在郊区。
同时,中小学校体育与卫生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全市小学体育教师缺额近1000人,同时有30%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专兼职校医和卫生教师。
建议 应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
针对问题,调研组建议,改进升学考试制度,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的体育分值。
同时,完善对中小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监测与评价机制,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学生体质下降问责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区县和学校在各类评估以及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的执行力度。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得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高的区县和学校给予奖励,并建立中小学体育工作奖励机制。
报告还建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学校周边社会体育场馆作用,优先保障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在固定时段免费向中小学校开放和在校外时段对学生优惠开放。充分利用拆违腾空土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优先规划和建设中小学生运动场地。
此外,报告建议,应推动国家修订《教育法》,用法律手段确保中小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时间;对校园伤害事故进行立法研究。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立法工作,建立学校营养监测和干预机制。
针对建议体育纳入高考,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中考体育是30分,现在已经增加到40分。同时,调研组也和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调研组考虑是否可以增加一部分分值,比如说再增加5分或10分,或是项目再增加一些。
相关新闻 本市首次对6类学生膳食“指引”
本报讯(记者 王硕)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怎样健康饮食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担心的问题。今天上午,市卫计委和市教委联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首次对肥胖、血脂偏高、血压偏高、血糖偏高、低体重营养不良学生和营养素缺乏学生等6类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膳食指导。
市教委后勤处处长张龙表示,目前中小学生共13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为110万,其中在校就餐的人数占到三分之二,30多万学生营养配餐。但相关调查显示,本市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奶类摄入量不足,而油脂、盐等摄入量过多。
指引包括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原则、中小学生每日摄入的食物量(量的要求)、中小学生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质的要求)、不同健康状况下学生膳食指导和对家长学校餐饮管理者建议等五个章节,介绍中小学生摄入食物量(吃多少)和质(吃什么,怎么吃)。
记者了解到,在指引中还提到,学校若设有小卖部,应优先售卖“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对“适当食用”的零食应作出明确标示。“可经常食用”为鼓励多吃的零食,如燕麦、酸奶、新鲜水产等。而“适当食用”为尽量少吃和限量食用的食物,如炒饭、拌有沙拉酱的水果、乳酸菌饮料等。
指引还要求依据本校学生营养状况(每年体检结果),适当调整食物种类。同时,应每周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带量食谱,建议为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推荐相应食谱。
此外,今后将对食堂实行规范化管理。张龙表示:“以前都是将食物趁热送到学生手里,现在尝试航空餐的模式,解决温度凉的问题。还要加强学校中央厨房的建设,比如甲所学校没有建设食堂的条件,乙所学校的食堂可以在保证供应本校学生就餐的条件下,也可向甲所学校供餐。”同时,今年还将对300多所学校食堂新改扩。
(原标题:体育 应“入围”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