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主战略】阎开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建设高水平的峨眉校区

10.12.2014  19:42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提高质量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严重受制于人,重要技术对外依赖程度很高。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引发教育界的沉重思考。毫无疑问,破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高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列入交通领域优先发展主题;《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超过1.8万公里;截至目前,我国开通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已达1.4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在建和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79个城市,已建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1100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2000~2500公里的规模。同时,“高铁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闪亮的外交名片。

此外,“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及“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川渝两地联合打造西部大开发的经济高地和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迫切需要高校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体化。中国已于2013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标志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跻身世界舞台,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这无疑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峨眉校区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学校已将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作为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峨眉校区该何去何从呢?唯有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来回馈学校的期待、支撑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打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5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打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路径。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人、成才,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价值),为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从以“”为中心向以“”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内容应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师资与其它支撑条件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评价的焦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表现;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

2、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诠释大学核心办学理念。大学的核心理念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如果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模糊,即使能在一些显性指标(院士数量、博士比例、科研经费、获奖数量、优秀论文数量等)上表现“卓越”,那只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是对教育目的的深刻认识,是挖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大学核心精神。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人本、求是、独立、自由,然而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现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有益于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求是”精神的养成;“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之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关乎学校办学声誉。影响一所大学办学声誉最重要的因素是毕业生的总体表现。人们之所以认为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是优秀大学,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优秀论文、优秀科研结果和科研平台,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大批杰出的毕业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校办学声誉。

(二)实施“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

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一切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

OBE强调5个问题:一是希望学生取得的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知识、素质、能力);二是为什么要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三是如何有效地知道学生取得了这些学习结果;四是如何帮助学生取得上述学习结果;五是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结果。

OBE与传统教育存在显著区别,例如:

结果决定而不是进程决定。传统教育的教学进度是以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的假设为前提预设的,学生每次学习的结果都累积起来,用平均结果代表最终结果。OBE的目标、课程、教材、评价、毕业要求等均聚焦于结果,而不是规定的进程。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OBE聚焦的是学生最终达成的顶峰结果,学生某一次不成功的学习,只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带入其最终结果。

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来完成学习。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善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结果。

达成性评价而不是比较性评价。传统教育在教学进程中采用学生之间的共同标准进行评价,从而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等级的成功者。OBE秉持所有学生都是成功学习者的理念,采用学生各自的参照标准,仅将学生进行结构性区分或分类,强调自我比较,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创造各种机会,逐步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达成顶峰结果。

合作学习而不是竞争学习。传统教育重视竞争学习,通过评分将学生区分开或标签化。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不和谐互动关系是一种必然。OBE强调合作式学习,提倡自我竞争,即让学生持续地挑战自己,为达成顶峰结果而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协同学习等方式,使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打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传统质量文化的核心是过程监控。然而,过程监控只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我们需要一种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它应具备如下功能: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三、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一)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教育范式革命。必须认识到,现在大学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大多是以“”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因而以“”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有必要将全体教职工都发动起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厘清认识、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增添动力。

(二)重构培养方案,更新教学模式,落实“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

1、采用逆向设计思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培养方案设计是一种正向设计思路:从课程体系开始,由课程体系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培养目标,最后才考虑需求。因此,传统教育对外部需求只能“适应”,而很难做到“满足”。而OBE采用逆向设计: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5个局限: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从而形成“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积极探索者和勇于创新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高阶能力(如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书育人的密切结合和课内课外的紧密衔接。

3、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如何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可简要概述为“1个目标、2条主线和3个改进”:1个目标是保障质量,2条主线包括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3个改进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如何实现“3个改进”?首先,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与培养目标(内外需要)相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改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然后,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达成,就要改进教学活动(毕业要求)。教学活动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4、建立与时俱进的育人模式

突破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传统概念,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各类课堂协同培养,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要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价值”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三)完善支撑条件

树立大育人观,各部门协调联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统。

改革制度,完善政策,释放活力。调整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学籍管理、考试制度等,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探索建立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峨眉校区分中心和峨眉校区学生学习指导中心,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平台和通道。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师生员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变成实际的改革举措和行动方案,让学生真正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中国高等教育, 2014(21).

[3]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研究, 2012(8).

[4]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中国高等教育, 2011(13/14).

[5]      朱欣.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现代教育管理, 2014(4).

 

作者简介:

阎开印,男,1961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及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主研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十余项,取得发明专利一项,发表四十余篇教学管理和科研论文。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举措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中国科学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度报道。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以及多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曾获省委教育工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