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研究生分类培养研讨会

26.06.2016  22:48
作者:张喆 来源:宣传统战部    
  6月25日,学校在成都校区二教报告厅召开研究生分类培养研讨会。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副校长陈代文与各培养单位主管研究生领导、各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及秘书、各培养单位教务员、导师代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邓良基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及团队表示热烈欢迎。
  
  张福锁教授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探讨——“科技小院”模式与案例》的主题报告。2006年开始,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转变以往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师和研究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小院针对传统培养方式下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缺乏、服务“三农”情怀不足等问题,采取学校和地方相结合、地方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结合的方法,按照“实践1(入学前生产实践锻炼,发现问题)-理论(学校理论课程学习,掌握方法)-实践2(深入生产一线,研究并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在生产一线培养理实并重、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逐步形成具有科技小院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科技小院学生代表李建丽、张涛分别分享了在山东平度科技小院、广西金穗科技小院学习工作的经历,真正做到将“文章写在大地上,生产学习两不误”。
  
  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德做了动物营养学科产学研结合模式经验介绍。针对现代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的现状,营养所通过与“校-校、校-院所和校-企”联合进行研究生分类培养,创建了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制定、实施学科建设规划、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定期研讨研究生培养工作等,加强导师团队建设。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构建研究生培养条件的“三结合”模式,即与校内教学科研条件相结合、与协同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相结合、与协同企业实验条件相结合。构建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重视过程管理,强化科研训练,以学位论文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多举措促进学科文化传承建设,培育优秀人才。
  
  环境学院、食品学院、林学院、管理学院分享了专业学位合格评估总结思考。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讨论。
  
  研究生院院长周永红做了《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现状与思考》的报告。他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概况及国家“十三五”研究教育发展规划,分析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并提出思考。周永红认为,应增强全员分类培养的意识,从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手段、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开展联合培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陈代文表示,学校召开此次会议是希望大家提高认识,研究生培养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当前要高度重视,做好教育改革方向的研究,明确定位,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分类建设、优秀论文评选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要让社会满意、学生个人满意、学校满意。通过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校党委书记邓良基致辞


副校长陈代文讲话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做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德介绍动物营养学科产学研结合模式经验


研究生院院长周永红做报告


会议现场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