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新学期科研工作会

06.09.2016  02:04

  9月2日下午,学校在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A区六楼会议室召开了新学期科研工作会。副校长杜伟,科研处处长何诣然、处长助理郑涛以及各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杜伟主持。

  何诣然首先通报了2016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他指出,尽管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较2015年稳中有进,但在全国地方师范大学中的位次不理想,自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与几所省属大学还有较大差距。他通过数据从科研队伍、科研成果、学术讲座、青年教师科研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学术氛围不浓,科研人员数量不足是当前制约学校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学院要早启动、早谋划2017年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以组织项目申报为抓手,主动掌握学院科研数据,结合学科特点,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科研处将修订相关文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高级别成果的产生,重视学校科研经费使用的实际效果。

  郑涛对上半年我校社科工作的总体情况作了介绍,并结合数据对社科高级别项目申报的校内结构、校外形势以及学院层面的可能突破口进行了分析;就工作重点,分别对高级别项目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验收、下一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基地的申报准备作了相应布置;就工作思路,明确提出要优化政策激励,“加减”相济,激活源头;加强文本指导,内外合力,提升质量;强化情报搜集,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卫贵武教授代表商学院做经验交流,他从领导重视、氛围营造,精心选才、悉心指导,组织得力、管理有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杜伟指出,今年的高级别项目立项以及评奖的情况表明科研处及各学院在过去半年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差距和不足,要直面困难,有所作为。站在全局高度,他对新学期的科研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全面深刻认识高校科研管理的新要求。十八大以后国家在科研资助和监管方面的重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聚焦需求、提高效益”。这就要求科研主动对接国家产业、行业、区域发展的导向,注重成果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具体体现为:科研处和学院要及时调整引导,在评价导向上要转向科研质量,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省科技进步奖以及省哲社奖的评选当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和凸显。在研究方向的选取上,科研教师应当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体现科研报国的责任担当;在科研组织模式上,提倡政产学研协同,以克服学科背景、研究视角的局限;在体系建设上,要强调组织机制创新,并覆盖申报、管理、结题以及成果推出的全过程。

  二是全力加快构建高校科研管理的新常态。各级科研管理人员要以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思考工作的方向和举措。具体包括:一是针对聚焦需求,建立开放协调的机制。鼓励校内各学院间、校内单位与校外单位间进一步整合资源,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当中精心选择、重点突破。二是以大带小,着眼大项目、大成果、大奖项。现代大学的竞争焦点已经不再是普通项目数量,而是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一、二等奖,唯有取法其上,方能仅得其中。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发挥智库作用。双一流大学建设对新型高端智库提出了新的需求,相关学科(比如教育学)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谋求深度影响省内政策、方针、标准以及管理制度。四是创新机制,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科研处应当从顶层设计上着眼,从申报及过程管理上着手,从标志性成果培育上着力,通过制度优化和流程再造不断改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