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学者-博士”学术报告周  西南科大师生畅享学术“盛筵”

29.11.2016  02:31

为加强西南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促进我校环境、地质、生物等学科融合与发展,11月20-27日,西南科技大学顺利举办固体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院士-学者-博士”学术报告周,师生们畅享了一场学术盛筵。

学术报告周由学校科技处主办,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学院联合承办。活动共9个系列,邀请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加拿大劳伦町大学Nelson Belzile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oseph Stucki教授、挪威地质调查局Maarten Broekmans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董海良教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罗志福研究员、北京大学鲁安怀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许振明教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员、北京大学李艳副教授等国内外知名院士和学者为我校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涉及矿物加工工程、大气环境科学、环境矿物学、生物矿物学、矿物材料学、电子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研究方向。

 

Nelson Belzile教授:利用低成本吸附剂吸附矿山废水中的砷

11月20日上午,加拿大劳伦丁大学Nelson Belzile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利用低成本吸附剂吸附矿山废水中的砷(The use of low-cost adsorbents to remove arsenic from contaminated waters: the case of an abandoned mine site)”学术讲座。Nelson Belzile教授以某地实际矿山为例,利用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详细介绍了关于污水中砷的处理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Nelson Belzile教授还将几种方案在环境风险评估、应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讲座中,我校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与Nelson Belzile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Joseph Stucki教授:蒙皂石矿物中的铁还原过程

11月22日上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oseph Stucki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蒙皂石矿物中的铁还原过程(Iron redox process in smectite clay minerals)”学术讲座。Stucki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矿物学家和土壤学家,从事矿物学和土壤学相关科学研究超过40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此次报告中,Stucki教授展示了蒙脱石的结构铁氧化还原的微观机理及其对蒙脱石的物化性质的影响机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论指导等成果,并同与会人员分享了蒙脱石结构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我校代群威教授、孙仕勇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了粘土矿物相关的口头报告,与Stucki教授分享了我校在粘土矿物方面的科学进展。董发勤教授与Stucki教授深入探讨了国际科研合作、青年人才互相访问、研究生联合培养等相关事宜。

 

Maarten Broekmans教授:使用矿物材料必须知道的细节

11月22日下午,挪威地质调查局Maarten Broekmans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使用矿物材料必须知道的细节(Use of minerals materials: the need to know the details)”学术讲座报告。Maarten Broekmans教授分别以原始混凝土骨料的可靠评价、同步加速器研究ASR反应过程和产物、蓝晶石作为地热仪与原岩代理、伊利石的水合行为的难预测性这四个例子为证据来佐证了他的观点。会后,Maarten Broekmans教授为我校研究生传授了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为部分研究生的英语稿件进行了指正。

 

董海良教授:粘土矿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11月23日晚,迈阿密大学董海良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粘土矿物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他以名人为例,为我校师生讲诉了科学的发展史,向在场师生科普了矿物的基础知识,并由此引入了“粘土矿物在医学中的应用”的主题,同时通过阐述实验、现象、数据,展现了粘土矿物的杀菌效果,并揭示了自由基杀菌的粘土矿物杀菌原理。

 

孙传尧院士:基因选矿与和谐选矿

11月25日下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院士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基因选矿与和谐选矿”的学术讲座。孙院士首先介绍了基因矿物加工工程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说明了矿床、矿石、矿物的基因特性决定了矿石的可能性,并指出传统的矿物加工技术开发模式存在弊端并指出其原因,同时提出几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促进对基因加工工程的研究。随后,他列举出了几个典型的和谐精细工艺技术的应用对和谐选矿进行了介绍,表明我们应该重视矿石和矿物基因的测试和研究。最后,他发表了结语并将他所创作的《选矿厂交响曲》送给在场师生。

 

贺克斌院士: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

11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进展、挑战与科技支撑”学术讲座。贺院士分别对现在空气质量的基本问题、进程挑战和科技支撑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并说明更加精确的污染来源识别与源解析、阶段性控制方案的制定、重大事件的应对与快速评估、中长期治理规划的测定的大气污染治理决策的重要需求。

 

学术报告周期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员作“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与瓦解”学术报告;北京大学李艳副教授作“关键带矿物光催化作用的环境效应”学术报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罗志福研究员作“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及国外同位素电池发展”学术报告;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作“水热条件下黏土矿物的转变”学术报告;北京大学鲁安怀教授作“经典光合作用之外的地表太阳能转化利用新模式”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许振明教授作“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学术报告;我校孙红娟教授作“几种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学术报告。

(刘芳池 编辑)(环资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