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良教 教有良师

11.09.2014  14:53

    在昨(10)日举行的成都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发表讲话指出,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实现“学有良教”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以“文翁兴学”精神为传承,持续兴起尊师重教的时代热潮。

    在我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这样一个讲话意味深长,既是对30年栉风沐雨、30年砥砺奋进的成都教育深刻巨变的经验总结,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未来成都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深切期许。简言之,就是要学有良教,教有良师。

    毕竟,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紧紧依托教育,把庞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巨大的人才优势,努力夯实改革发展的智力支撑。

    成都教育要提供这样的智力支撑,必须学有良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城市亦然。事实上,教师节确立以来的30年,是成都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这30年也正是成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目前,成都成为西部地区、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全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城市。在跨越“学有所教”的阶段后,成都正大踏步奔向“学有良教”的崭新目标。教育,已成为成都亮丽的城市名片和重要的竞争优势。成都要在全国平台甚至全球平台的城市竞争中胜出,教育事业能否更上层楼,实现“学有良教”目标,至关重要。

    成都的教育要学有良教,必须教有良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实现“学有良教”目标,关键在教师。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四个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一是要有理想信念,二是要有道德情操,三是要有扎实学识,四是要有仁爱之心。理想信念,就要求老师以德修身,当好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者。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社会思想观念庞杂多元,人们迫切期盼主流价值的倡导引领,而老师作为“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引领效应。道德情操,就要求老师以严正己,当好树立优良作风的示范者。

    毕竟,老师只有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始终做到“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扎实学识,就要求老师以才立业,当好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因为当今世界飞速变化,知识折旧和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老师,需要努力注满自己这一桶水,才能不断用清泉浇灌学生成长。仁爱之心,就要求老师以爱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学有良教与教有良师相辅相成。良教需要有良师,良师是良教的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没有良师,就没有良教。同时,学有良教,为教有良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强市必先强教,兴蓉必先兴才。学有良教与教有良师的交响,必将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谱写精彩乐章。

    而成都的教育,在30年的砥砺奋进之后,又开启新的征程,这是学有良教、教有良师的新征程。

    原标题: 学有良教,教有良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