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科大“谢耳朵”的化学生活

19.03.2018  12:02

编者按:美剧《生活大爆炸》塑造了宅男科学家谢耳朵的形象,剧中的谢耳朵是个典型的理工宅男,对于物理学科有着无限的热爱与非凡的领悟力。在西南科大,也有这么一位同学,被周围人称为“谢耳朵”。不过,他的专业领域是化学。他叫黄伟,材料学院化学专业硕士研二学生。

找准方向  摘得硕果

在2017年的寒假前夕,黄伟收到消息,他的论文“Versatile Visual Logic Operations Based on Plasmonic Switching in Label-Free Molybdenum Oxide Nanomaterials(基于无标记氧化钼纳米材料中的等离子体开关实现的通用可视逻辑运算)”被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期刊)接收发表。在此之前,他已有4篇学术论文发表,提前完成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任务。

他此次的研究成果表明,分子计算机有望取代传统硅基计算机实现微型化,其基本布尔逻辑运算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传感、智能成像、存储设备以及药物递送等领域。就目前而言,完整的可视化基本逻辑单元仍未被构建。此外,复杂的修饰标记和高昂的材料设备限制了其应用。该论文主要报道了如何利用无标记纳米氧化钼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SPRE)构建新的、完整的、视觉化的基本逻辑运算。该项研究克服了以上缺点,并将可能应用于分子计算机、传感检测、药物递送等领域。

黄伟介绍,整个实验操作阶段所用时间在一个月左右。看似很短,但在试验开始前需要系统地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结合自身实验室条件确立研究方向,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投入实验操作的时间更长。

以化学为友  虽苦尤乐

宅男”是对黄伟平时生活状态的描述,不同于一般的宅男,宅在寝室打游戏,黄伟是宅在位于107的实验室,日常就是做实验与查资料。

到了研二的他已经完成了相关文化课程。实验上,他有何毅老师的精心指导;学习生活中,有邓跃全老师的悉心照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导他研究的何毅老师,虽远在新加坡攻读博士后,仍不忘对学生的督促与教导,除每周一次的固定组会时间外,所有问题都是尽心尽力地解答。他表示,在整个研究阶段,从选题到具体实验操作,再到论文撰写与投稿都离不开两位导师的悉心教导。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两位导师就没有他现在的成果。

受导师影响,黄伟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晚上近十二点才回寝室。在实验室,黄伟不仅是一个研究生,同时还是老师的助手,帮助学弟学妹们共同学习进步从大二到现在的研二,在他的印象里,实验室招新一般都是“来者不拒”,能够通过测试的都能够进入实验室学习和研究,而老师也会为其安排相关工作,但是能够长期坚持研究的并不多。以黄伟的个人经历来看,兴趣与坚持太过重要,这能够让一个人忠于自己的学业或者学术,也能够使其开花,使其结果。

因为自己的坚持与兴趣,黄伟已经为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而他表示,化学将是其伴随一生的“好伙伴”。

(郭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