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区房价”畸高调查 教育局:“学区房”热炒与我无关
(北京某房屋中介网页截图)
原标题: 网连中国:全国6大城市“学区房”畸形高价调查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近日,一部名为《虎妈猫爸》的电视剧,使“学区房”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剧中“虎妈”以9万元一平米的价格买下学区房的桥段令电视机前不少家长无法淡定,这并不是编剧杜撰,现实生活中,学区房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单价已不是新闻。据北京某房屋中介网页显示,在北京西城区,一间8平米大小的西向老旧平房每平方米售价超过33万,卖点之一便是其划片学区是西城区重点小学学区,而派位中学名单内也有多个重点中学。据北京某房屋中介员工介绍,在北京市的教育大区西城区,学区房和非学区房的价格差普遍在20%左右。统观全国,近年来,一方面各地不断有均衡教育资源的教改政策出台,另一方面,学区房价格畸高、家长疯狂热捧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
名校附近学区房中介的宣传口号是“一切为孩子” 人民网江苏频道 姚媛/摄
家长热捧:宁可高价换房不敢输在起跑线
人民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6大城市采访的结果一致显示:虽有不少家长对高得惊人的学区房价格大吐苦水,但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考虑,家长对于学区房的“求索”仍然一浪高过一浪。
家住上海市的吴女士自己今年刚换了房子,“换房子也是为了孩子能读到更好的幼儿园,但是这个小区所对口的小学和中学并不是重点小学,是不是考虑后面还要继续换房子呢?”
为了让孩子就读“名校”,南京的朱女士到处借钱,花160万买了一个40平米的二手房。“这个学区房太小了,实在不能居住,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用的,我们还住在原来学校附近80平米的房子里。”据该市某地产经纪公司运营总监王垒介绍,像朱女士这样花重金为孩子上名校的家长不在少数。
广州市一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当地学区房市场一直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态势,而2015年恰逢“龙宝宝”扎堆入学,学区房需求依然十分庞大。
深圳多名房产中介员工告诉人民网记者,学区房一般比同档次非学区房每平方米贵1-3万元,但根本不愁卖,“房型好、价格适中的房子当天就可以卖出,差一点的一周可以成交。卖价离谱的投资客通过降价或遇到‘金主’,一般也会在三个月左右转手。”
“同样的房价,宁可买‘绕城’之外的学区房,也不愿买主城区内的非学区房!” 成都一位购房者的话道出了众多购房者的心声。
教委喊冤:“学区房”被热炒与我无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就像上海一位家长说的,“在教育体制和人口素质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学区房仍是孩子父母们愿意为之投资的热点。”而购买学区房的原因,多是家长觉得各学校实力不均衡——“我感觉北京各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分布不太均衡,像西城,基本上学校都差不多,而海淀,学校好坏的差异还挺大的。”北京一位家长说。
对于这两名家长的说法,多地教委、教育局表示,教育系统没有“学区房”这个概念,这是房产中介炒作出来的产物;而对于不同学区的实力差距,他们也纷纷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卖力’”,现在实际情况也已在逐步改善:
是房产商在忽悠百姓?在上海市教委基教科调研员朱蕾看来,从教育系统角度,从来没有“学区房”这一概念。因为所有房子都对应有学校,都是学区房。“学区房”的概念无法界定,好学区和差学区更是人为划分,“这是房产商在忽悠百姓。”朱蕾认为,如今不是上学难而是过度择校难。“以前,要求有学上,而今天需求则是上好学。选择学校时挑社会声誉比较高的学校,家长们择校的愿望就比较强烈,”朱蕾表示,上海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是有保证的,家长应就近入学,理性看待入学问题。“家长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也会抑制学区房的非理性过热。”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教育部门并没有“学区房”这类说法,学区房只是目前人们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背景下的市场产物,它的被热炒跟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关系。
而深圳市教育局也曾多次表态称,“学区房”一词只是源于房地产广告。“市民在某学校的招生地段内居住,只是就近申请该校学位的条件之一,但从来都不是唯一条件。从2013年开始,已开始实行积分入学制度。”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无论“学区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被热捧”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学区差异可以是人为划分,但学校差异是客观存在。天价学区房被“热捧”,学区房价格不断攀升,背后折射的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对此,多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区房市场表现图,来自锐理数据)
专家:实现教育均衡 政府和家长需共同努力 教育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在努力
专家认为,基础教育是普惠制,不应只向名校倾斜,破解学区房难题不仅要用“短平快”手段扩大优质资源流动,教育部门也要针对薄弱学校的问题,拿出治根治本的对策来。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表示,学区房的客观存在和房价虚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的引导问题,如何将师资、管理等多方面资源向薄弱校倾斜,让弱校强起来,真正做到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政府该做的功课;同时教育部门要“沉下心”对薄弱学校的问题进行研究,由粗放的教师流动、集团化办学向内涵方向发展,包括生源、政策、个性化的教育等方面。
如何让弱校强起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的实现。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努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同样重要。”针对深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深圳福田区梅山小学校长刘东风认为,拿普通学校与有政府资源、优质生源优势的小学比较,就像和穿高跟鞋的人比高。“但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家长应有更开放的教育理念,明确对学校教育的需求,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扎堆挤进名校。”
对于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各地各级政府和相关负责部门也正如专家所期盼的那样,一直在探索和努力:
北京市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采取“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自去年起,全市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实施计划管理,加强学籍管理,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依据系统数据建立新生学籍。今年,北京市将实现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此外,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多个区县今年均对划片进行了调整。
今年,上海全面试行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各区县在安排入学时,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学生,再统筹安排“人户分离”学生。具体统筹时,各区县会参照适龄孩子的实际居住时间、与同住监护人的关系等因素进行先后排序。
去年开始,深圳全面推行积分入学办法,同时启动基础教育工程,将在3-4年内投资近100亿元,新改扩建130所中小学校,新增16.3万个学位。
在教育配套项目方面,今年成都市主城区将在城市新兴区域新增80多所幼儿园,而武侯区、高新区等还将分别新增6-10所优质小学,天府新区核心区规划则将新增中学52所、小学94所;还有更多具有优越性的民办学校也在加速推进。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人士称,通过政策支持、教师轮岗、师资流动、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措施,南京市多年以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已取得初步效果。
今年3月,教育部召开部分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刘利民在会上表示,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行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纳入其中,缓解“学区房”问题;深化均衡发展,提升就近入学保障力度。当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国各城市都要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其中,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孟竹、唐小丽、韩庆、杨杰利、张婷、姚媛、王军、肖玲、实习生许小燕、向莲君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