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红色资源,习近平高度重视
原标题:(学习进行时)红色资源,习近平高度重视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讲述其中的故事。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1月25日拍摄的古田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赴福建考察调研。
福建是革命老区,也是革命文物大省。据2018年福建革命文物全面补查统计,福建省拥有革命文物1835处,并登记有8家革命纪念专题博物馆。
“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在考察中,习近平点出了福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优势”。
在福建工作多年的习近平,对福建的红色资源、革命历史如数家珍。单就古田会议会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去过7次。2014年10月, 习近平再次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同大家一起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并向大家介绍他每次来古田参观的情形和感受。
经过漫长时间沉淀,历史的轨迹更加清晰。
今年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四个“深刻领悟”。这与六年多前在古田会议纪念馆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相互贯通。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是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广场上的“半条被子”雕塑(2019年6月14日摄)。新华社 陈泽国 摄2020年9月,习近平赴湖南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
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发生的“半条被子”故事,习近平曾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过:“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半条被子”的故事不仅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也让老百姓更加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习近平感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2019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于都是什么地方啊?这里是中央苏区,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2019年5月,习近平乘飞机、坐火车、换汽车,辗转奔波7个多小时来到赣南于都县,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
1934年,近十万人脚穿草鞋,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万里长征,用生命绘就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史诗。
“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习近平的话郑重而坚定。
纪念馆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具象化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
2021年3月18日拍摄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内景。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辽宁抚顺,浑河南岸,翠柏环绕的雷锋墓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2018年9月,在东北三省考察时,习近平专程来到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在雷锋的手迹、遗物、照片等展品前, 习近平不时驻足观看、凝神思考。
2013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 习近平就称赞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在雷锋纪念馆,习近平感慨,如果13亿多中国人、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新时代的“雷锋”。
“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
停靠在浙江嘉兴南湖湖心岛的南湖红船(2020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追溯我们党的根脉,探寻共产党人的初心。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仿佛就在眼前。日月已换新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却始终未变。
“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习近平叮嘱。
这是2021年1月26日拍摄的遵义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召开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2015年6月,习近平赴贵州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遵义。
“乌江渡口还是原貌吗?”“遵义原来有没有革命活动?”……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习近平不时在一张张图片图表和一个个实物模型、模拟场景前驻足停留。他嘱咐讲解员:“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2017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2015年2月,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
“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在七大会址,习近平动情地说。
2017年5月14日,小学生在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到兰考,习近平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干部十不准”图示、焦裕禄生前办公桌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参观按一比一比例复原的焦裕禄办公室时,总书记再次见到了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那把著名藤椅,他默默端详……睹物忆人,习近平感慨:“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
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游客在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参观(2017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来到河北省西柏坡。
毛泽东用过的转椅,周恩来用过的办公桌,董必武用过的最新华北详图……从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到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习近平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不时询问有关情况。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勾勒出当年的峥嵘岁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材。
“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在红色精神的洗涤下更加坚定、纯粹。
“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 习近平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