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季度养殖上市企业分析

27.05.2014  12:44

  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养殖市场遭遇极度春寒,禽业市场受到“H7N9流感”事件二度重创,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猪价旺季跌破成本线,1季度猪价继续跳水,养殖深度亏损时间线不断拉长。养殖行情持续低迷,A股猪、禽养殖类上市公司业绩惨淡,过半公司亏损非常严重,有新丁入市业绩翻脸被批,有公司业绩连亏“披星戴帽”,有公司“卖壳”跳离本行业,有公司易主扩充主业转型,有公司深陷环保难关,1季度养殖上市公司成绩单可谓惊心动魄。以下我们选择主营养殖业务的11家上市公司(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圣农发展、华英农业、雏鹰农牧、罗牛山、大康牧业、新五丰、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高金食品)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报告分析相关公司的经营情况。

   一、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体业绩汇总

  2014年第一季度,11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6.12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牧原股份同比增长49.91%,位居首位;圣农发展、新五丰、罗牛山、正邦科技同比分别增长30.65%、15.60%、9.82%、2.51%;高金食品、益生股份、雏鹰农牧、大康牧业、华英农业、民和股份同比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83.00%、24.49%、23.28%、14.69%、12.25%、3.53%。

  2014年第一季度,11家养殖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367.57%。4家禽企1季度净利润-2.78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2亿元;7家猪企1季度净利润-2.64亿元,去年同期为1.05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11家公司无一家盈利。其中,亏损额前三的为圣农发展、雏鹰农牧、正邦科技,亏损额分别为1.16亿元、8328.38万元、6914.18万元。净利润下降幅度前三位华英农业、罗牛山、新五丰,下降幅度分别为11259.09%、652.02%、554.01%。

  11家养殖上市公司中10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其中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最低为益生股份-10.98%,其次是正邦科技-7.37%、新五丰-4.08%、雏鹰农牧-4.06%、圣农发展-3.80%、民和-3.60%、牧原股份-3.33%。

  11家养殖上市公司有4家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分别为正邦科技77.88%、高金食品68.58%、圣农发展60.52%、华英农业60.36%。

   二、公司经营分析

  民和股份:1季度亏损4000万 连亏两年“披星戴帽”

  报告摘要: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下降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1.24万元,同比下降2.3%。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同比下降16.4%;净利润为-2.45亿元,同比下降198.0%。

  2011年,民和净利润1.87亿元,2012年亏损8234.7万元,2013年亏损扩大至2.45亿元,“速生鸡”、“H7N9事件”等事件对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公司主营产品商品代鸡苗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经营压力巨大。2014年1季度,公司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等均出现大幅度增长,1季度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0.78%,主要是银行借款利息增加所致,1季度民和资产负债率高达52.23%,去年同期为36.27%。民和股份因持续两年业绩亏损,自4月22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民和股份”变更为“*ST民和”。

  2014年1季度,禽业景气度回升,鸡苗价格快速反弹,公司主营业务鸡苗已开始盈利,1季度净利润亏损3990万元,较此前预告的亏损5000万-6000万元明显收窄,上半年预亏3000万-0元,2季度有望扭亏为盈,商品代鸡苗行情有所回暖,公司在行业低谷时未减产的举措开始得到回报,鸡苗产量供应充足,主营业务鸡苗开始盈利。下半年业绩增长空间巨大。

  益生股份:1季度亏损7000万元 逆市扩张布局未来

  报告摘要:2014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下降24.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87.78万元,同比下降184.56%。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下降1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下降2687.15%。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度净利润为-5000万元至-1000万元,上年同期为-9333.49万元。

  益生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祖代种鸡养殖公司,2013年在禽流感和速生鸡的双重夹击之下,****养殖行业普遍亏损严重,与此同时,祖代鸡引种大幅过剩,从而导致2013年下半年景气低迷逐步扩散至上游苗种行业,父母代鸡苗及商品代价格跌至冰点。截至今年1季度,公司已经连续8个季度亏损,不过,3月份商品代鸡苗行情开始回暖,逐渐向上游传递,根据公司上半年业绩预测,2季度或扭亏为盈,盈利幅度或在2000-6000万元。

  2014年1季度公司营业成本1.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01%;2013年全年营业成本6.74亿元,较上年上升31.62%。公司逆市扩张,增加公司市场话语权,提高盈利能力,静待行业景气反转。2013年公司新建9个种鸡场,一处孵化场,一处饲料厂,进一步扩展公司商品鸡雏鸡的生产规模,使得公司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公司商品鸡雏鸡的业务比重,使公司产业延伸战略和经营规模扩张战略得以实现。销售方面,公司亦积极提升品牌认知度,布局未来市场。

  圣农发展:1季度巨亏1.16亿元 产能扩大或助全年业绩反转

  报告摘要: 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5%,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1.16万元。2013年度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4.9%,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441.6%。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0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33亿元。

  2013年及2014年1季度,圣农发展产能继续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业绩出现大幅亏损,****行业行情低迷导致销售价格下跌利润下滑并非唯一的原因。年报数据显示,鸡肉销售价格下降对净利润的影响额为0.7亿元,而饲料成本上涨对净利润的影响额高达1亿元,此外新建项目等导致财务费用增长0.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逆势扩张,积极建设新产能,2013年白羽肉鸡的年屠宰量首次超过2亿羽至2.1亿羽,2014年1季度鸡肉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逆市大增30.85%。生产规模扩大和渠道建设拓展将为公司在行业复苏、行情回暖后抢得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华英农业:1季度亏损5294万元 募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报告摘要: 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25%,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5294万元。2013年度营业收入17.56亿元,同比下降2.93%,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059.37%。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5000万元,去年同期为-6735.77万元。

  华英农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肉鸭生产一体化公司,2013年及2014年1季度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受禽流感影响,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二是饲料原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冻鸭、冻鸭销售价格却增长缓慢,产品毛利率下降;三是期间费用尤其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上升。

  2013年,华英农业再融资共募集资金6.13亿元,用于公司发展的三个建设性项目和补充流资项目,以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公司一体化产业链,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为提高市场份额都奠定基础。

  雏鹰农牧:养殖业务亏损 发力品牌经营布局终端

  报告摘要: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下降2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28.38万元,同比下降253.1%;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增长17.99%,净利润7562.11万元,同比下降75.02%。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在-1.8亿元至-1.3亿元。

  2013年雏鹰农牧实施了养殖场改造升级项目,生猪出栏量受到影响,全年生猪总出栏量169.5万头,同比增长10.96%,2014年1季度由于猪价持续下跌,行业长时间内陷入深度亏损,公司结合市场行情及公司战略规划,储存了部分冻肉,使公司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2014年1季度公司生猪总出栏量不到30万头。由于公司规模扩大、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进入终端市场等因素影响,三费依旧高企。2014年1季度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较上期分别上升42.40%、58.38%和37.62%。2014年公司重点将积极推动现有生猪养殖项目的实施,预计2014年公司生猪出栏210万头至240万头。2013 年公司生鲜冻品销售量1.11万吨,同比增加290.89%。经过1年多的品牌推广,公司对“雏牧香”的品牌定位更加清晰,未来雏牧香专卖店将主要销售生态肉,以树立雏牧香高端形象。同时,公司今年计划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通过微信等方式将线下和线上销售结合起来。

  罗牛山:1季度亏损2093万元 深陷“环保门”

  报告摘要: 201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2.53万元,同比下降652.02%。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20亿元,同比增长101.99%,净利润2834.99万元,同比增长36.15%。

  深陷“环保门”:主营为种养殖业的罗牛山在海口拥在大大小小数十个养猪场,而猪场占据的全是农业用地。从2013年起,罗牛山屡上环保黑名单,旗下多地养殖场因污染问题被曝光后被关停或就地环保改造。生猪养殖经营压力倍增,连带公司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肉类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经营实体也因此受到较大冲击。公司采取减量、关闭、就地深度改造和异地技改(新建)等整改措施,启动现有畜牧养殖场全面转型升级。2014年公司将陆续关停14家养殖场(其中1-3月已关停2家),计划对6家养殖场进行就地环保改造工作。

  新五丰:1季度亏损2223万元 推广联项目谋转型

  报告摘要: 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3.74万元,同比下降554.01%;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8.88%,净利润1363.16万元,同比下降35.35%。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800万元至-5500万元。

  新五丰主要从事安全优质生猪养殖和贸易,是港澳活猪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目前经营重心向国内转移,积极开拓高端冷鲜肉市场。为进一步打通生猪产业链,弥补公司在屠宰及冷库、冷冻品交易市场等冷链物流中的缺失环节,推进公司向农产品现代服务业转型,新五丰积极打造长株潭广联生猪交易市场项目,截止2013年年末项目原设计库容为2.2万吨的冷库已竣工验收;交易市场于2014年初完成竣工验收并对外招商运营;5A级屠宰场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建设,并将于201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项目的快速建设为公司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增强抵御市场风险。2014年度公司计划对生猪养殖、饲料生产、肉品经营等传统项目进行更新改造,抵御行业风险,提高公司竞争力。

  大康牧业:业务单一发展遇瓶颈 猪企转型蛋白食品供应商

  报告摘要: 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4.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14万元,同比下降150.88%。2013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同比增长4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万元,增长115.05%。;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在500万元-800万元区间,去年同期为114.04万元。

  自2010年上市以来,大康牧业一直谋求自身产业延伸及转型,但受制于技术、资源及资金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始终未能实现突破性的跨越。主营业务结构单一令公司发展面临瓶颈,2013年7月5日,公司发布50亿元定增预案,募投项目涉足牛羊肉及乳制品业务。2014年1季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顺利完成,公司也将由中型生猪育种养殖屠宰公司转变为大型高端乳制品、牛羊肉制品加工公司,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也出现变更,鹏欣集团董事长姜照柏取代陈黎明成 为大康牧业新的实际控制人。

  牧原股份:1月首登A股市场 1季度业绩变脸

  报告摘要: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49.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72.03万元,同比下降291.18%。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44亿元,同比增长37.13%,净利润3.04亿元,同比下降7.99%。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1.4亿元至-1亿元。

  牧原股份于2014年1月28日正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本次发行募集资金6.67亿元,用于牧原建设邓州市牧原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8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牧原股份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与销售,主要产品为仔猪、种猪、商品猪。公司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出栏生猪头数分别为35.90万头、60.98万头、91.76万头,复合增长率为59.87%。公司2014年计划出栏生猪150万头-200万头。

  牧原股份1季度业绩亏损5572.03万元,较1月27日其上市公告书中预计的1季度净利润为2331.60万元至3497.40万元大相径庭,被批为上市粉饰业绩,令公司备受舆论压力。

  正邦科技:2013年上市首亏 1季度亏损加剧全年业绩堪忧

  报告摘要: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6亿元,同比增长2.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14.18万元,同比下降427.22%。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5.82亿元,同比增长14.35%;净利润-2993万元,同比下降137.27%。公司预计2014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亿元至-1.3亿元,上年同期为472.41万元。

  2010年以来正邦科技进行战略转型,把生猪养殖业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是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1000万头,能繁母猪出栏50万头。2013年,公司为养殖业务长远发展,稳步扩大原有养殖基地产能,在养殖效益欠佳的情况下,发行了公司债券和增加银行贷款,导致财务等费用大幅增加。在猪价低迷影响之下,2013年正邦科技出现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14年1季度,猪价持续深跌,正邦业绩进一步下滑,近几年巨资投建猪场,养殖规模快速扩大,而目前新建养殖场大部分处于达产期,各项费用(尤其是财务费用)继续增加,即使下半年猪价回暖,今年业绩扭亏难度仍较大。

  高金食品:业绩连年下滑 剥离养殖屠宰业务彻底转型

  报告摘要: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同比下降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1.13万元,同比增长50.53。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21亿元,同比增长24.78%;净利润-2419.44万元,同比下降334.2%。

  4月7日,高金食品推出借壳重组方案,将置出公司目前周期性较强且盈利能力较弱的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同时注入印纪传媒100%股权。印纪传媒将实现借壳上市,高金食品主营业 务将变为整合营销服务及娱乐内容制作与运营业务。

  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生猪屠宰加工公司,高金食品主营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非常明显,近年猪价下跌导致公司利润连年下滑,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19万元,同比下滑334%,尴尬业绩之下重组或是不得已的选择。

   三、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养殖上市公司业绩全线亏损,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行业景气度低迷、宏观经济因素、消费结构转变以及公司自身经营的因素,我们简单分析如下

  1、 宏观经济、消费结构变化:

  2013年,我国经济延续2012年的经济发展态势步入结构性减速期,制造业投资下滑,实体通缩依然,消费增幅下降。2014年以来,我国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第一季度,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此外反腐、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继续,大众化消费受到青睐,高端消费受到抑制,消费市场更趋理性和实惠。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理念的变化,国民肉类消费结构出现变化。2014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肉类产量8373万吨,禽蛋产量2876万吨,牛奶产量3531万吨,按13.5亿人口计算,人均消费肉类达62公斤,蛋类消费21.3公斤,牛奶消费26.1公斤,2020年的肉类、蛋类消费目标已低于当前人均拥有量。说明今后将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促进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对食物的消费观念不再仅限“吃得饱”,而是逐步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相应地,畜牧业的发展要顺应这一变化,减量提质目标进一步明确。

  2、行情低迷、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禽业:2013年10月,国内再次出现人感染H7N9散发病例,H7N9阴云再次笼罩禽业,尤其是至2014年1月-2月,散发病例相对集中出现,再度造成市场恐慌。有数据显示,三月中旬之前,鸡苗价格大幅低于成本价。其中,H7N9集中散发的1月,全国鸡苗持续低于1元/羽,每羽亏损2元左右。

  1季度禽业行情深度低迷,除了H7N9的再次侵袭,行业本身产能过剩造成的供需失衡也是原因之一。2012-2013年,国内家禽业祖代鸡进口量约140万-150万套,而正常情况下匹配市场需求的祖代鸡引种量应在100万-120万套。H7N9事件促使行业直面自身发展的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白羽肉鸡联盟应运而生,成员公司达成共识,签订了2014年相关祖代鸡引种配额协定,决定从源头祖代鸡引种量上开始控制产品供应量。今年3月份白羽肉鸡联盟召开产业会议,商定4月1日起,祖代种鸡满50周(科宝52周)必须淘汰,意在控制白羽鸡总量。此后家禽产品价格逐渐回升,尤其是商品代鸡苗价格涨势明显,终端消费需求也逐渐回暖。2014年将是家禽产业复苏调整之年,虽然一季度亏损仍在继续,但显然市场已显现转机,1季度禽业触底,2季度或有望加速反弹。

  猪业:2013年底生猪价格迎来罕见的旺季下跌并十年来首度在春节前夕跌破成本线,春节过后,生猪价格继续持续下跌,养殖进入深度亏损区域。一季度生猪平均价格为12.6元/公斤,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18%,头均亏损150元左右,生猪价格从12月底开始持续下跌,3月底部分区域已跌破10元/公斤,生猪养殖进入深度亏损区域,头均亏损超过300元,进一步深跌可能性不大,但拐点尚未确定。相较于禽业曙光展现,2季度猪价或有望出现反弹,但整体仍将处于低点,养殖扭亏为盈或仍待下半年。对于猪企而言,1季度业绩亏损或只是开始,2季度业绩继续下行概率仍较大,部分公司全年或难扭亏,个别公司或将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

  3、营业成本上升:

  营业成本和“三费”均呈上涨趋势。2014年第一季度11家上市养殖公司营业成本合计74.68亿元,同比增长9.94%;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9%。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比总营业收入增幅低4.85个百分点。其中“三费”占营业成本的比重高达10.00%。“三费”中,11家养殖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费同比增长14.94%,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9.33%,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67%。综合经营费用的上涨如人工电力煤气等综合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第期间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普遍高位运行,公司的养殖成本支出随之上涨等因素是导致公司经营成本、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环保成本也将成为公司运营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从13年的年报来看,大部分养殖上市公司均已提前加大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等相关部分的投入。另外,由于行业景气度低迷,产品销路不佳,养殖类上市公司存货压力大,回款期延长,运营效率低,直接引发期间费用同比增长。除此之外,从营业成本情况看出,11家养殖上市公司普遍在销售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以期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总体而言,2014年第一季度养殖上市公司全线亏损,业绩惨淡,部分公司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公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2014年对于禽业和猪业都是加速探底,行业洗牌加剧,深度调整,积极谋求转型的一年。对于龙头公司尤其是相关上市公司而言,扛得住压力及巨变,后期将变相受益于行业洗牌,获得更多中小公司产能淘汰而释放出的整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