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追问复兴航空为何空难频频
视点
台湾地处季风带和强对流天气多发区,岛内航线多为短途支线,所使用的ATR等涡轮螺桨客机飞行高度、速度等都不如大型喷气式客机,这些都无疑增大了这类飞机、航班的事故隐患,也无疑要求更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
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一架自台北松山飞往金门,执行GE235航班的ATR-72支线客机在基隆河新北市河段坠毁,机上58名乘员全部坠河,截至目前已知至少有23人遇难。
这是复兴航空成立64年来第6次机毁人亡事故,也是该航空公司ATR-72涡轮螺桨支线客机第8次事故暨第4次坠机。该航空公司第一次ATR-72坠机是1995年1月30日的GE510A撞山事故,此前最近一次,则是去年7月23日GE222航班在澎湖坠机、导致48人死亡的事故,如此大密度的事故,且事故集中在同一种机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据台湾民航局消息称,此次失事的客机是ATR系列最新型号,去年4月刚投入运营,今年1月即进行大修,也就是说,这架客机从投入航线运营到大修不过10个月,从大修到失事更不到一个月。
去年GE222空难的原因被归结为天气恶劣和调度不当,但此次空难时天气情况良好。不仅如此,据悉执行本次航班的3名机组人员最短的也有4914小时飞行时间,最长的竟达16121小时,飞行经验十分丰富,这从飞机失事后能够在涨潮的基隆河上迫降、不至造成更大伤亡上就可见一斑。
正如许多岛内外观察家所言,台湾有关方面在民航事故调查问题上存在一些效率问题,许多著名空难的成因、责任长期混沌,甚至成为不解之谜。即以复兴航空为例,该公司最早一次机毁人亡空难,是1958年10月1日的“蓝天鹅”包机空难,由于该机坠海时机特殊、部分乘员身份敏感,直到2012年螺旋桨意外出水,事故调查才重启。去年GE222空难的责任分配问题,至今也仍有许多争议。
台湾地处季风带和强对流天气多发区,气候复杂多变,岛内航线多为短途支线,所使用的ATR等涡轮螺桨客机飞行高度、速度等都不如大型喷气式客机,这些都无疑增大了这类飞机、航班的事故隐患,也无疑要求更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
复兴航空的ATR系列客机屡屡发生重大事故,但事后调查却常常轻描淡写。这架失事客机究竟何以交付不久即大修,大修不久即失事,整个流程中有无原本可避免的疏漏,都是需要认真交代的。
ATR-72的航线多系飞往离岛,前往台湾旅游的大陆观光客只要去这些离岛游览,对这样的航班便几乎避无可避。而此次失事的GE235系飞金门,金门又是“小三通”的接驳地,这些都注定了大陆乘客会密集出现在ATR支线飞机上,此次失事航班上就有多达31人的大陆客群体(两个旅行团和4名自由行客人)。
由此可见,台湾支线客机的安全,不仅关乎台湾岛内乘客、如今也越来越关乎大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危,对此复兴航空和台湾有关部门需要作出缜密调查和认真交代,大陆相关部门也应予以跟进和关注。
□陶短房(学者)
(原标题:复兴航空为何空难频频)
编辑:S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