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企干部需要全天候监督
国企干部需要全天候监督
最近,证券领域刮起反腐风暴,银行业也传出类似消息,民航业也紧接着出现了高管落马的新闻。日前,南航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司献民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有媒体报道,司献民是十八大以来第9名落马的副部级央企高管。同期,国企系统因各类违纪而落马的高管已有70人。
其实,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已经让公众熟悉这样的落马高官的数字,被调查的副部级以上干部从50名到100名,从这个部门到那个部门,鲜有一方“净土”。国企系统既有一定的行政属性,也有一定的市场属性,从公开信息上看,它已成为易发、高发腐败的领域。
正因如此,在中央巡视组开展的今年第三轮专项巡视中,对象就包括众多国企在内的17家单位。根据报道称,那些落马副部级央企高管所在的单位,都曾被中央巡视组进驻过。毫无疑问,中央巡视组的功能被充分发挥,成为当前反腐的一项利器,备受社会好评。公众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国企领域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巡视组毕竟只是短期进驻,一些问题可能比较严重时才会有更多违法乱纪线索被发觉。
如何针对国企干部打造出适合的“笼子”,才是当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笼子”也并非没有蓝本,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它被网民称为“史上最严的党纪”,该条例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类,为党员明确开列“负面清单”,而且也给出具体处理办法。
从制度层面来看,“最严党纪”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不过,“最严党纪”是针对8000多万党员的纪律,监管国企干部需要这样的条例,但光靠这部条例恐怕还是不够。因为国企有许多个性特点,需要有针锋相对的举措,才能标本兼治。事实上,现在也存在一些针对他们的监督管理办法,但从近期曝光的国企腐败案件可知,这些规范恐怕也还不够。
那还有什么药方治理国企的腐败?当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刚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着重强调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表面看起来,和反腐败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国企管理者涉嫌腐败,国企的众多功能和目标都可能被破坏。
所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治理体制都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高管通过自律、纪律和法律进行全方位的约束。由于国企具有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属性,那就意味着除了行政特点的监督和管理外,还需要市场特点的监管,这些就需要从国企的合作伙伴、交易对象等入手,商业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必须一道清理。
在不少发达国家,它们并没有国有企业,更不存在国企腐败,但是它们在反商业贿赂方面却有很多经验。任何企业出现了商业贿赂,或者其他不法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换言之,当前针对国企高管的腐败现象,既需要强化对高管的监督,也要改进企业自身的治理,还要让社会监督起作用,只有全天候的防护,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风气才会焕然一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