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换心”7年后再回“娘家” 他刷新了全川记录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王燕) 2007年1月,来自四川宜宾江安的罗江(化名)因为患有扩展型心肌病不得不“换心”,7年的时间过去了,罗江用7年的时间适应使用另外一个人的心脏。今(16)日,罗江健康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成为全省目前为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心脏移植:10余小时的手术 时间与生命赛跑
据罗江的主治医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的副教授李新介绍,2006年在接纳这位病人时就被确诊为扩展型心肌病,左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一般的人生命只能维持最多一年。
据主治医师李新介绍:“罗江的病情从确诊到治疗阶段,我们都是随时在进行观察,而当患者的EF值降到了29%时,心功能只达到了4级,病情也比较危险了!”就当时的情况,罗江必须进行心脏移植才能挽回性命,但是心脏移植手术哪里来的心脏?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的多方衔接,医院在第一时间为罗江找到了一位8岁的脑死亡患者捐出的心脏,“当时我们亲自将捐献的心脏从成都取回,两边的手术都在同时进行,完全是在和时间赛跑!”
最终,经过10余小时的努力,罗江的心脏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成功以后,主治医师李新在抗感染、抗排斥、术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治疗,经过7年的坚持不懈,罗江目前状态良好。
医院为罗江复查身体
重获新生:全靠家人的支持和医生的细心照顾
罗江告诉记者:“当时听说手术的费用要12万,我本来就打算放弃了。但是由于医疗保险的报销和医院减免了部分费用,手术费我自己才出了2万,再加上家人的支持,李医生的帮助,我才闯过了这一关!”
据罗江叙述,手术之后,自己与李医生的交流增多了起来,手术后3个月,他半个月到一个月来医院一次,几乎保持每天的电话交流,到术后半年病情基本稳定,他依然保持和李医生的交流,“正是他们的帮助与指点,我才坚持了7年!”
今日,记者看到罗江和李新医生在医院护士站亲切的交流,他们排除了医患的隔阂,看上去像两个经常见面的老朋友。
罗江与主治医师李新热情握手,更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再次起航:泸医附院将再次申报资质 为更多患者解难
心脏移植手术,中国是从1992年起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千余例。相比肾移植、肝移植来说,心脏移植手术案例太少,国内术后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18年,而国外有人移植后可活30年。心脏移植手术与普通移植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唯一不能亲体移植的手术,肝、肾移植,捐赠者捐献了不会对生命有影响,但心脏一旦被摘取就会毙命。供体缺乏,也是手术量太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江术后超过了7年,在目前全川是术后存活最长的病人。
泸州医学院附院从2005年——2007年,为3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而后又由于国家的相关规定,心脏移植手术被暂停。现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在进行相关资质的申请、申报,希望可以为更多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手术,为他们带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