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官员公款旅游泰国 以国内考察为由报销

18.06.2014  03:27
娄底市工商局的“学习考察”报账单据

  工商局副局长带团到泰国出游,回来报账项目却成了“国内考察”。湖南省娄底市工商局有干部近日举报称,娄底市工商局副局长阳姣莲弄虚作假公费出国旅游还升官,一时引发各界关注

  “官员实名举报官员”,这种被法律界人士广为叫好的内部监督制约模式,现实中又面临何种困惑

  法治周末记者 刘立民 刘希平

  发自湖南娄底、长沙

  湖南省娄底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杨正(化名)近日向省工商局和媒体举报,该市工商局副局长阳姣莲以个私协会(全称“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名义组团去泰国公款旅游,而团队成员全部为该市工商干部,回单位后却以到哈尔滨等地学习考察为由报账,以逃避审计。而阳姣莲则回应说,赴泰国是去参观学习,并经过了局党组研究决定的。

  湖南省工商局目前已就杨正的举报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暂未向社会公布,但阳姣莲拟任娄底市工商局局长的任命因这一举报暂被搁置。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官员实名举报官员”的新闻,已是屡见不鲜。那么,这种被法律界人士叫好的内部监督制约模式,现实中又是何种状况呢?

   国外行报账成“国内考察

  如果不是搞旅游市场整顿,娄底市工商局的这个出游报账的“秘密”也许很难被发现。

  2013年5月,娄底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旅游市场进行整顿,而娄底市工商局干部杨正参与了此次整顿行动。在这次行动方案中,要求对旅行社的一些旅游合同进行检查。

  5月7日,杨正在翻阅娄底市某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合同样本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份娄底市工商局干部赴泰国的旅游合同和付款发票。

  “我当时很意外,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们局里有干部去过泰国,当时我怀疑这是一份假合同。”回到单位后,杨正赶紧来到局财务室查阅经费报销账本,看到的报账项目却不是去泰国的费用,而是到北京、哈尔滨、大连等地“学习考察”的费用,市工商局支付给这家旅行社学习考察费59500元。其中,市局7人,每人8500元。

  “去泰国,不管是学习考察还是出游,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经费是报销不了的。就算报账了,也难过年底的审计关卡。”娄底市一位纪检干部向杨正分析说,把去泰国的项目变身为“国内考察”,可能是为逃避审计部门的审计。

  “报账时的项目是国内学习考察,而真正去的地方却是泰国,这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擅自改变局党组决定的行程,将国内考察变成泰国游;要么是去泰国旅游,而以国内考察为由报销费用。”杨正认为,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有弄虚作假用公款旅游的嫌疑。

  杨正说,2008年以来,中央早已发文,要求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并要求严查党政干部挪用其他公共资金出国(境)、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摊派出国(境)费用的案件。

  杨正认为,个私协会虽然属于社团组织,但其管理控制下的资金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公款。“这是一起典型的公款旅游,并弄虚作假报账的案件,党组研究决定不是挡箭牌,应该要查处相关责任人。

  之后,杨正在相关部门查询到了这个“考察团”出国性质却是“因私”,其行程为:当日从娄底到长沙后,乘高铁到达深圳,再转到香港,然后在香港乘飞机去泰国。“我查询后才发现,‘考察团’成员没有一位个私企业主,全部是工商干部,有些干部子弟竟然也在其中。”杨正透露,阳姣莲带队在泰国“考察”的内容更是难以启齿,适当的时候,他会公开证据。

  在收集了相关证据后,杨正开始向湖南省纪委、湖南省工商局进行实名举报。

  还有人将娄底工商干部公费出国的举报证据发到了互联网,一时引起了各界关注。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一些证据材料照片,一份由娄底市个私协会出具的《关于赴外学习、考察的报告》称,根据市个私协会工作安排,为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增进友谊,决定组织市、县(市、区)个私协会部分工作人员赴外学习、考察。其中市个协7人,每人预算经费为8500元。地点为:北京、哈尔滨、大连等地;时间为12天。报告上有娄底市工商局分管个私协会的副局长阳姣莲和时任局长的“同意”签字。

  那么,对于杨正的举报,阳姣莲又有何回应呢?记者电话采访了阳姣莲。

  阳姣莲称,网络上反映的情况失实。去泰国“参观学习”是经过局党组研究同意的,她是分管个私协的副局长,党组安排她带队。

  “娄底要打造旅游城市,为了促进个体经济发展,从这一角度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这一活动。”阳姣莲说,省工商局已就此事作过两次调查。

  阳姣莲建议,记者要了解此事的详情,可以到省工商局去采访。

  湖南省工商局监察室主任万文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省工商局已经派员到娄底市工商局进行调查,情况已基本查清了。“原计划是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后来去了泰国。

  万文鑫透露,他们是以娄底市个私协会名义去泰国的,因为个私协会与工商局没有脱钩,阳姣莲当时是娄底市个私协会会长(杨正认为此说法不准确,杨正称阳姣莲当时是分管个私协会的副局长,而不是个私协会会长)。

  “阳姣莲既是工商干部、又是个私协会长,他们用的经费是个私协会的会费,而不是财政资金,与公款出国旅游还是有区别,现在正在研究政策界限。”万文鑫说,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举报,如何定性有难度。

  不过,万文鑫认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不规范的地方。

  “现在事情基本查清楚了,但怎么去对这个事情定性?阳姣莲在这个事情中负什么责任?如果负责任怎么处理?有责任的话会不会影响到她的提拔?这些问题需要走组织程序,要开会研究决定。”万文鑫说。

  对于娄底工商干部在泰国“学习考察”具体内容等问题,万文鑫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等最终处理决定出来后,再向记者提供。

   被举报人反受重用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此次向湖南省工商局和媒体实名举报副局长阳姣莲的杨正,系娄底市工商局一名在职干部,此前曾长期在基层工作。

  “到娄底市局工作后,我一直有个感慨,上面的政策都有,领导们在台上也讲得好,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按上面的文件来办事,群众意见很大。”为此,杨正先后多次向市工商局局长提过建议,还给省工商局局长写过信。

  那么,近年来,杨正缘何又要坚持不懈地举报阳姣莲呢?

  “我和阳姣莲没有个人恩怨,但是实在看不惯她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做法。”杨正对记者说。

  公车私用,是杨正举报阳姣莲的问题之一。

  2012年12月,在杨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娄底市工商局向本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公开了2012年机关指标经费使用情况和公车油料支出情况统计表。杨正发现,副局长阳姣莲平时使用的湘K88025专车2012年过桥过路费达14449元,总费用46995元,超过预算资金13995元。而局长公车的过桥费仅为5997元。

  “从娄底去长沙来回一趟,过路过桥费也就150元左右,14449元的过路过桥费,意味着这辆车一年跑长沙达到了150多次,也就是说这辆车每隔一天就去一趟长沙,这可能吗?”为了查清事实,杨正来到局财务室查看旅差费报销发票,这时候,他发现这辆车有大量从娄底到常德往返的过路过桥费发票。

  有知情人士告诉杨正,因为阳姣莲的女儿当时在常德市工商系统上班,这辆公车曾长期来往娄底和常德两地接送她女儿。

  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份出差日期为2012年1月18日至19日的《差旅费报销明细表》中,湘K88025司机谢某填写的一张报账单显示,谢某领取了从娄底到常德然后从常德到娄底的交通费补贴75元。2012年1月28日,是正月初六,该车又从娄底开往常德。杨正称,这是阳姣莲派车送她女儿去常德上班。

  “她动用公车接送女儿,从常德到娄底,然后又从娄底送到常德,单位不仅要出油料费、过路过桥费,甚至连司机的加班补贴和工资都要单位来承担,这说得过去吗?”杨正估算,单位就这项开支每年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违规调动女儿进娄底市工商局,是杨正举报阳姣莲的问题之二。

  杨正透露,阳姣莲的女儿原在常德市工商系统上班,2012年,娄底市工商局在严重超编的情况下,将阳姣莲的女儿调入到娄底市局上班。之后,又调往娄底市另外一家机关单位。

  “很多干部子弟都在外工作,根本就很难调入娄底工商局,为什么她女儿调动就这么容易?”杨正认为,这是阳姣莲“暗箱操作”的,市局干部知道情况后意见很大。

  “就这些情况,我先后6次利用请公休假时间,向省工商局进行了实名举报,还向省局局长作了情况反映。”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杨正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给湖南省工商局局长李金冬发送的举报信息。

  然而,令杨正不解的是,每次他举报后,被举报人的职务不降反升。据了解,2013年3月12日,阳姣莲从娄底市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提拔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今年还即将升任局长。

  今年5月19日,湖南省工商局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阳姣莲拟任娄底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看到公示后,杨正再次请假来到省工商局进行实名举报。

  “既然在任命前欢迎群众举报和提意见,我就再来个实名举报,看到底有没有作用。”杨正说。

  对于杨正的举报,阳姣莲是何态度呢?记者电话采访了阳姣莲。关于公车私用的问题,阳姣莲回应称,其女儿以前确实搭过她的顺风车,专车送其女儿只有两次,但经过了局领导批准同意。对于杨正举报其利用职权调动女儿工作的问题,阳姣莲说,当时只是借调,后来女儿调到市国土局,也是经过局党组同意的。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阳姣莲拟任娄底市工商局局长的任命,因这一“公款出游”举报暂遭搁置。

   官员公开反腐却成“异类

  据记者了解,“官员实名举报官员”,杨正并不是第一例。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官员实名举报官员”的新闻不断见诸于报端,但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内部监督制约模式,虽然广为叫好,现实中却面临重重困惑。

  现年48岁的刘昌春,原系湖南麻阳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主持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在一次调查中,刘昌春发现,麻阳县多年来增加的网吧终端上百万元的收费资金去向不明。

  为了揭开这笔巨额资金去向的谜团,刘昌春开始向麻阳县委领导进行实名举报。之后,麻阳文化局原纪检组长莫某和稽查大队原大队长石某涉案被查,两人因犯贪污罪被判刑。案发后,麻阳县文化局向法院出具公函求情,称单位涉贪官员“素质高”,请求法院从轻判决,并在涉贪官员被抓期间为其发放补贴和上班签到奖。

  麻阳县文化局腐败窝案中两被告人被判刑20多天后,刘昌春被免除了副局长职务。

  刘昌春认为,这是因为他举报了单位的腐败窝案,而遭受打击报复被免职。而麻阳县官方则回应称,刘昌春的免职是按照当地领导干部15年“任期制”要求进行的。

  “家人常说,他们贪的是公家的钱,管你什么事,你举报什么,举报了还不是被免职。”刘昌春对记者说,每当听到亲人、家人的责怪,他感到很委屈、很困惑。

  而湖南隆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志龙去年也因实名举报局长饱受煎熬。李志龙向邵阳市纪委实名举报原局长许又展用公款送礼,并有公车私用行为。邵阳市纪委查清相关事实后,建议对许又展作出免职处理。而后湖南省质监局经历了160多天,才免除了许又展局长职务。

  “体制内实名举报太难,既要时间和经费,更需要勇气。”李志龙坦言,他举报许又展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虽然你举报的是一个人,但可能会牵扯出系统内其他人,很容易得罪一批人。

  对体制内举报深有感慨的不仅是刘昌春和李志龙,原江永县交通局副局长熊国剑也曾是体制内举报“名人”并被此声名所累。

  熊国剑在江永曾以仗义执言闻名,年轻时曾写过多篇为民请命的新闻报道,其批评对象上至县委书记,下到村支部书记,他因此也成了当地的一名官场“异类”。

  去年11月,一篇曝光江永县一批县官弄虚作假违法乱纪安排自己子女的新闻,再次将熊国剑牵扯其中。因为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公开了熊国剑实名接受采访。因此,熊国剑被当地冠上了“举报人”的身份。因此事件,江永县两任县委书记被免职,还有很多官员被问责。

  风暴之后,熊国剑因为被怀疑的“举报人”身份,开始备受煎熬,各种压力扑面而来。他不得不“自证清白”,向媒体述说着自己的委屈。

  “许多好心人纷纷劝我出去避避风头,认为我呆在江永太危险了。甚至有人更悲观地认为我在江永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复存在”熊国剑不无悲愤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姑且他是举报人,又何至于落到这般不堪的地步?

  在职官员公开反腐即成“异类”,“官员实名举报官员”,这种被法律界人士广为叫好的内部监督制约模式,现实中确实面临着重重困惑。

  “我对我的实名举报负法律责任,只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我的举报查个水落石出。”杨正对记者说,虽然自己的举报之路异常艰辛,但不管结果如何,他的实名举报之路会继续走下去的。

  湖南省工商局到底如何处理娄底工商干部“出国”事件?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原标题:泰国之行如何成了“国内考察”)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