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摸清底数是工作基础

10.03.2016  08:5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脱贫,使贫困地区能够同步实现小康,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摸清底数是工作的基础 

  “只有摸清了贫困底数、贫困原因,才能做到精准和分类扶贫,这样的扶贫才能真正减少和消除贫困。”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表示。

  去年11月,鲍义志所在的青海省政协组织调研组对省精准扶贫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到贫困户认定中存在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的问题。

  鲍义志说,一些条件差的地方和条件较好的地方,贫困户认定标准差异较大。比如,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乡冶一、冶二村,整体贫困程度都很深,许多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实际差异并不大。而同为化隆回族自治县,在条件较好的科木其村,调研组走访了6户贫困户,除了一名残疾特困户外,其余5户条件都好于冶一、冶二村的贫困户。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表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应派人挨家挨户登门走访,登记摸底,建立贫困户档案卡册,随后制定脱贫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主委戴秀英建议,国家可探索推行“参与式”的横向识别,在农村社区内部实行公开测评和比选,由农户自我申请或集体推选,通过民主评议、对象摸底、公示,最终确定扶贫对象。对于符合扶贫标准的贫困户全部如实建档立卡,并按照贫困程度分级、分层、分年度下达扶贫任务和扶贫资金,做到“应扶尽扶、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既要政策兜底,更要发展产业 

  “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

  来自云南的全国政协委员肖燕说,选择一个好的产业,能够迅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她认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的产业,如云南具有丰富的淡水水域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具备发展高原湖泊水产养殖渔业的条件。她建议,可以设立国家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发展专项基金,推进云南高原湖泊生态渔业、产业精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