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区)代表委员共同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支招
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四川、广西、贵州、宁夏、云南都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都有不少深度贫困的“硬骨头”。如何啃下“硬骨头”,确保完成脱贫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联合广西日报、贵州日报、宁夏日报、云南日报,邀请五省(区)代表委员共同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支招。
为脱贫攻坚提供充足“弹药”
最近几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红耀乡小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明虎夫妇正抓紧时间施肥覆膜。“今年土壤墒情不错,赶在播种马铃薯之前做好备耕工作。”徐明虎说,去年,在村干部支持下,贷款5万元发展特种养殖。今年,希望能贷到更多贴息贷款购买饲料,扩大养殖,彻底甩掉头上“兜底户”的帽子。
对于徐明虎的期盼,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心中已有解决办法。“今年,我们将加大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贷款额度在过去3万元至5万元的基础上翻一番,增加到5万元至10万元,支持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提升种养规模和效益。”
有了充足资金,才能发展壮大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降初说,必须在资金上做文章,为脱贫攻坚提供充足“弹药”。“四川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总规模110多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91.4万人次,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
为贫困户提供更多资金来源,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建议,免除深度贫困县纳入“10+N”年度扶贫专项工作计划新增项目资金的县级配套,对年度实现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补助。
突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
今年,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第一书记张凌准备及早启动“以购代捐”活动。“以前路不好,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农产品销售。村民种的洋芋,养的牛、猪、鸡等也不方便运出去。今年底,9.6公里通乡油路就修好了,特色农产品也不愁卖了。昭觉县外甚至凉山、四川以外的人都可能来我们这买东西,这个市场一定要提早对接。”张凌兴奋地憧憬着。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说起交通对扶贫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建深有感触,“脱贫攻坚离不开交通支撑,在今年贵州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农村组组通’被列为重中之重,要建成通组硬化公路5万公里,92%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组组通。”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市长周异决介绍,当地也把打好基础设施攻坚仗摆在了重要位置。今年,深度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屯年底前全部通砂石路或硬化路,50户以上的自然屯通硬化路。
如何破解交通对当地发展的制约,加快群众奔康步伐?这是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思考的问题。他建议,加大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交通上要加快推进成都至西宁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高速公路、马尔康至青海久治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突破瓶颈制约。
开发更多岗位确保百姓有收入
去年10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云南省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巴尼旅游小镇村村民金益陈搬到巴尼小镇的新家。“搬新家后,我参加了建筑技能培训,在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务工,一个月有3600元收入。”金益陈高兴地说,今年希望再参加培训,多学点技能,明年去珠海打工,攒一些钱,让媳妇在巴尼小镇租个铺面做生意。
一人就业往往能带动全家脱贫。让贫困人口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绩效的好办法。如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通过易地搬迁,搬出来肯定会面临新问题,老百姓原来的生活生产方式要转变为另一种生活生产方式。因此,搬出来之后要开发更多岗位,确保老百姓有固定收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文辉说。
“我们以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为抓手,充分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推动贫困地区新增转移就业。”周异决介绍当地就业扶贫工作的做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建表示,贵州在脱贫攻坚中,创立了农民讲习所,将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培训、创业和就业服务等,成为脱贫攻坚的智库支撑。
用教育扶贫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几天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武德乡保卫村陇禁屯的谭忠汉一家三口开着三轮车搬到20公里外的新家——水口共宜幸福家园安置点。谭忠汉的新家紧邻水口国家一类口岸,“边贸+物流”让他停下了外出打工的脚步。春节从浙江回来后,他决定在口岸找工作,打工顾家两不误。“政府拉一把,我们得学会自己站起来。”谭忠汉说。
扶贫先扶精气神,把贫困群众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提升脱贫的内生动能。
“脱贫不仅要解决物质上的贫乏,还要解决思想上的‘贫穷’。”马汉成说,提升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可以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提升工程,让老百姓有见识、有技术、有能力,采取奖勤罚懒的政策措施,支持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四川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面激发内生动力。”降初介绍,除了扎牢教育基础,发挥好农民夜校作用,还要不断创新、积极推广扶贫“歇帮机制”“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村民积分制管理”等精神扶贫模式,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断增强。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扶贫先扶智。”李文辉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正在全面推行14年免费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政策。
增强造血能力和发展后劲
“现在生活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我要更加努力。”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松林村村民王映秀一边娴熟地培育辣椒苗,一边和工友摆“龙门阵”。王映秀家4个孩子,以前靠种地为生,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她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发展蔬菜,还到蔬菜基地上班,一年收入1万多元顺利脱贫,“感谢党的好政策,希望村里继续发展产业,大家生活得更好。”
产业好起来,百姓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生活才能好起来。
“发展壮大产业,以铜仁市为例,以县为单位,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每个县发展2至3个产业。同时,按照‘强龙头、做品牌、带农户’,由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现在,正在按照规划、计划、融资准备、技术服务等五方面到村、到户、到人来全面推进。”李建说。
周异决说,我们将继续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建议,借助外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深化东西部在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扶贫协作,增强深度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发展后劲。 (四川日报记者 阳帆 钟振宇 侯冲 广西日报记者 蓝锋 莫迪 贵州日报记者 赵勇军 杨小友 宁夏日报记者 李东梅王玉平 尚陵彬 朱立杨 云南日报记者 杨之辉 赵岗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