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六大改革

11.02.2014  12:50
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深化六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2月9日至10日在成都举行。

  全会提出深化六大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问题至关重要。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问题的关键。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

  越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合理构建政府职能体系,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范围,加强乡镇基本财力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然选择。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构建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广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经验,支持市(州)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措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进行企业股权激励、专项产品利润分成、项目承包责任等激励机制试点,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内陆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吸引投资体制机制,推进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由产业招商向供应链、核心价值链招商转变。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促进开放合作发展。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支持成都创设西部内陆自贸区。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推动建立代表履职监督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和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认真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推进依法执政,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地方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群众最为关注、最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要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适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更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必须着眼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政府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完善社会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科学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建立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要建立重大改革事项领导牵头协调、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全力抓好改革各项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和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改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