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力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有没有成效数字告诉你

31.08.2014  17:48

 

妇幼保健人员正在免费为藏区儿童体检。

成都市正在举办妇幼健康技能大赛。

住院分娩率达到97.0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6.23/10万、婴儿死亡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7.04%,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 2008年的 39.09/10万降至2013年的26.23/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9.07‰、11.77‰,婴儿死亡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值。

近年来,四川省省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工作,出台系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使占全省总人口2/3的妇幼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位居西部前列。

政策保障

全力推进妇幼健康事业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了全省妇幼健康水平的提高。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全省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要求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011年,省政府印发《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妇女和儿童与健康的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今年8月,我省将城镇居民纳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范围,从今年10月1日起,这一政策的覆盖人群从农村夫妇扩大到城镇居民,实现全省城乡全覆盖。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妇女发展纲要》和《成都市儿童发展纲要》等妇幼政策。将“母婴安康工程”纳入新“两纲”重大工程及行动计划。各项政策为我省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民生优先

优惠措施惠及百万群众

今年初,我省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纳入到“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截至7月底,已为28.96万对夫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为15.27万对拟婚人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67.45%。

自2009-2013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连续5年被纳入“民生工程”,并将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作为省政府政务目标进行考核。从去年起,每年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现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1个市(州)全覆盖。为配合“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省卫生计生委以1号文件形式,要求为再生育对象提供全程优质医疗技术服务,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生育政策调整应对措施的省份。

5年来,中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7亿元资金,对216.33万名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进行补助,为222.83万名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为537.36万人次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为217.2万人次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我省还实施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31个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项目,通过采取区域协作、扶持中心卫生院、建立孕妇待产点、补助交通护送费等措施,少数民族地区31个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09年的30.11%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69.13%。

灾区再生育

不幸家庭有了完整的家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不少家庭失去了孩子,为帮助这些不幸的家庭,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地震灾区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再生育决定,省政府印发地震灾区《再生育技术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免费再生育技术服务的目标任务、内容、程序。为此,省卫生计生委专门组建省级灾区再生育服务专家团队,组织专家对灾区再生育对象开展“一对一”服务,对再生育对象进行生育力评估,及时制定高龄对象怀孕方案,做好医学解释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疏导和生育咨询服务13.24万人次,开展不孕及相关疾病诊治2.88万人次。截至7月底,汶川地震灾区再生育家庭生育婴儿3524名,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又有了幸福的笑容。

妇幼体系

构架优质服务网络

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关系着能否为全省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和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十二五”期间,我省投入资金15.15亿元用于加强妇幼保健院基础建设,2013年较2010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加37.41万平方米,床位增加2559张。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达111.06万平方米,床位11099张。同时,我省还对177个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建设,为孕产妇享有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提供保障。为178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产儿科基本设备,为62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救护车,进一步完善了全省产儿科急救“绿色通道”。人才队伍是妇幼健康水平提升的又一关键。5年来,全省培训妇幼保健人员40万余人次,为全省妇幼健康水平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