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雾霾

11.10.2014  11:39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10月10日专电(记者王秀琼 刘景洋)“雾以吸为贵。”“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海上升明月,吸霾共此时。”此时此刻,在北京的某栋高楼里远眺窗外的你,是否会和我一样,恨不得伸手擦擦天,“没有雾霾多好”。

    嗯?如果没有雾霾?

    如果没有雾霾,咱们出门就不用为戴哪款口罩烦恼了,也不用疯狂上网比较各种空气净化器的效果,准父母无需纠结要不要回乡下生孩子,街边的烧烤摊贩也可以安心做买卖。总之,呼吸那叫一个舒畅,心情那叫一个痛快!

    如果没有雾霾,“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官员一定如释重负,不用绞尽脑汁向公众解释雾霾的成因,看看哪里的秸秆又烧多了,或者是不是风太小了。哦,对,连这个高大上的办公室也不会存在。

    如果没有雾霾,领导们就轻松点了。被视为全国两会预热的地方两会上,超九成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的“军令状”。北京市长王安顺曾对媒体透露,上级领导要求他“空气污染到2017年治理不好就‘提头来见’”。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雾霾,咱在国际友人面前也没那么丢脸了。试想下个月的APEC会议上,要是参会的各经济体首脑和媒体记者们能呼吸到清透的空气,习大大讲起话来是不是更有底气?

    但,如果没有雾霾……中国经济的车轮会把我们带往何处?会是一个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所在吗?

    没有无处不在让人人“平等”的雾霾,没有越在发达地区越严重的雾霾,没有连在政治文化中心、首善之都也无处遁形的雾霾,可能就不会那么深切地意识到一个词——代价,也不会那么迫切地提出一个词——转变。

    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削减,没有能源结构的调整,哪怕不发生雾霾,水会不会有不能喝的那一天?土壤长的稻谷会不会有不能吃的那一天?煤和石油会不会有用尽的那一天?透支资源环境的经济会不会有脱轨的那一天?  即使我们不经历雾霾,可能子孙面临的威胁会比雾霾严重得多。就算不用政府的手去干预那些“三高”产业,它们也会因违反经济规律不可持续并被淘汰,只不过我们付出的环境和社会代价会更加巨大。  当然假设只是假设,除非真有一块神的橡皮能把雾霾从天空中擦去。

    其实,雾霾只是中国过去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代价的一部分,也是最惹人注目、最让人尴尬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敲响一记警钟。

    所以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官员们也没必要谈霾色变,或者捂着盖着,而应正视造成雾霾的核心原因。

    要知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解释,告诉我们这一轮雾霾是因为秸秆还是天气;我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橙色预警,或者放假停课;我们要的是蓝天!

    所以,雾霾再来,也别忙着“护脸”,或是顾左右而言他,埋头治霾要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