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业当“鸡倌”

04.12.2014  10:16
12月3日,在达州经开区幺塘乡新民村1组,22岁的向媛像往常一样走进鸡舍,一边“咕咕咕”地唤着,一边把手中的玉米撒向食槽里,一只只旧院黑鸡欢快地围拢过来,争相觅食。“这一年多时间里,出栏的旧院黑鸡大概有1200只。”对于办好自己的养殖场,向媛有足够的信心,“等以后经验充足了,规模扩大了,我打算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从女大学生到“鸡倌”,向媛一路走来并不轻松。2013年6月,从四川文理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向媛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发展,毅然回到老家经营起了黑鸡养殖场。“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好的扶持政策,所以我想在家乡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向媛说,2011年初,她开始了创业筹备;2012年暑假,她四处考察,寻找合适的项目;2012年春节,她到万源市一家旧院黑鸡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 对于向媛的选择,母亲王礼秀有着太多失望:“当时知道她想回农村养鸡,我们一致反对,毕竟供她读大学,就是想她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王礼秀最终没能说服倔强的女儿。2013年4月,依靠父母打工积蓄的2万元钱,向媛请人搭建了一个简易养殖棚,再从万源市旧院镇引进了一批黑鸡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但向媛的黑鸡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有父母的帮助,但缺乏养殖经验的她很快遭遇了创业路上的第一道坎,第一批鸡苗因为高温、疫情等原因损失超过100只。 这次失败,让向媛明白了创业仅有激情远远不够。顶着巨大压力的向媛没有放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请教内行、参加培训、网上学习,同时,向亲友借了将近10万元,请人重新设计修建了鸡舍,开始了第二次创业。2013年10月,向媛引进了第二批鸡苗,在她的精心饲养下,鸡苗成活率大幅提高。 鸡养成了,可向媛又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二道坎——没有建立固定的销售渠道,销售成了难题,“鸡迟迟卖不出去,资金就回不了笼。多喂养一天,就多出两三百元亏损。巨大的压力,逼得我好想放弃。” 父母挑着黑鸡到集市上卖,向媛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推销……就在养殖场最艰难的时候,当地就业部门帮助联系了一些经销商,一举解决了养殖场的销售难题。 如今,向媛的黑鸡养殖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建立起了稳定的批发、零售销售网。对于未来,向媛思路清晰:实施生态养殖,打造绿色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