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音乐厅”建设为契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推动音乐产业大发展 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

01.08.2016  20:06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我省“十三五”规划“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的重要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四川音乐学院紧紧抓住我省确立的文化强省战略、成都市打造国际音乐城市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突出城市音乐厅建设这个重要抓手,全力打造高校办学、创作和艺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一条校地结合、产创促进、文艺繁荣、经济转化,产业助推“五位一体”符合我省实际,切合川音特点的转型升级之路。
 
        城市音乐厅项目用地面积约42亩,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由歌剧厅(座位1600个)、音乐厅(座位1400个)、戏剧厅(座位800个)、小表演厅(座位300个)四个厅构成。将以高水平和国际标准还建我校幼儿园、川音大厦、艺术培训中心。建成后,产权整体划转和移交归属我校所有,并由川音进行运营管理。城市音乐厅的修建,将使川音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将对川音作为全国重要艺术专业音乐院校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一、交通顺达
        我校地处成都市中心区域,西起新南路、北抵锦江、南达一环路。从地图上看,被规划为成都音乐坊的片区,更像是一个完美的三角形。成都市政府选址川音建设城市音乐厅,正是看中了我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艺术的软实力,以及周边片区浓厚的艺术氛围。虽然项目建设会对师生员工的生活出行造成短暂的影响,但建成后,学校与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连接,形成的全新交通网络,提高了音乐厅、学校师生乃至整个片区居民出行的便捷性!

二、环境改善
        “从规划图上看,配套城市音乐厅构建的国际化音乐街区,将形成音乐生产地、乐器集散地、版权交易地、演出聚集地为一体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学校办学环境将随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从全国各大区的音乐学院来看,还没有一个以学校为核心规划的音乐产业基地,这对我校今后能得到更好的建设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一件受益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好事!我们应该支持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建设抓好学校内涵发展!”原院长黄万品教授说到。

三、一流观摩
        学校将以城市音乐厅建设为契机,以“川音”品牌为艺术平台,引进一系列国际国内一流、有市场、有品位、有水准的交响乐、歌剧等音乐类及综合艺术演出,提供川音师生与世界一流艺术水平的近距离接触、互动交流、切磋技艺,同时,为市民提供一流艺术的欣赏机会与观摩平台,提升城市艺术品位。

四、学术交流
        借助城市音乐厅的交流平台,吸引聚集国际知名、国内权威的艺术大师、音乐名家,文化学者、大众音乐明星、职业音乐人来校开展教学、创作和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还将积极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相关音乐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加强互换交流培训。扩大留学生教育,增加欧美、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家来校留学、游学学生的数量。在此平台上,举办或承办各类国内国际一流的艺术赛事,通过把高水平比赛“引进来”,将自己的人才“带出去”的方式,促进川音才人培养水平的提升,提高川音的国际艺术影响力。搭建一流观摩学习交流平台,不仅能让师生增强专业水平,具备宽广的艺术视野,促进川音社会美誉度的更一步增长,还能助推四川文化艺术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利用文化的魅力吸引世人到四川旅游,城市音乐厅将成为世界各国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拉动四川经济的发展。把音乐产业打造成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做出贡献,为校地结合共同发展打开双赢新局面。

五、教学提升
        城市音乐厅的建设是采取创新型的“校地合作”模式,即依托我校文化艺术软实力和周边片区浓厚的艺术氛围,依靠川音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创作、研究等优势资源,在整合各方力量和聚集效应的基础上的省市重点项目。学校也将以城市音乐厅建设为契机,在保持和发扬我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先进经验,创新治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建造一批具有普遍示范效应、国际高端水准的音乐教学园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计划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建设十门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远程课程,并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引入一批国外优质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的补充。学校坚持把国内外著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请进来”,创建大师工作站,创办国际著名院校川音教学区与分院,使我校的艺术教育水平达到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要求。继续凸显综合艺术办学这一特色,力争培养出更多音乐、美术、戏剧表演、媒体编导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和专业人力资源,并培育能够肩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

        原教务处处长邹承瑞激动地说:“文化艺术实力的活力与核心在于学校不断提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的优秀人才之中。学校配合音乐厅项目建设出台了各种教学改善的举措,川音学子是幸福的,要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

六、艺术实践
        对于川音为提升艺术教育水准,打造优质、一流的艺术教学平台等创新和跨越式的工作举措,我国著名作曲家、我校作曲系教授黄虎威感叹道:“这是一件大好事,将会对川音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城市音乐厅的修建,为师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学校努力整合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努力打造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艺术实践基地。承办各类艺术赛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创作、展演、比赛实践活动。师生们应该珍惜党和国家以及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平台,通过艺术实践,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专业水平。

七、创新创业
        学校切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四川省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文件精神,将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设立校、省、国家、竞赛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支持各院系创办创新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各类社团。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宣传和落实创新创业工作,加强创业培训,营造创业良好氛围,引导艺术专业学生捕捉创业商机并积极参与。利用好城市音乐厅、音乐坊建设和城市规划布局契机建立适应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就业创业的良好机制,设置“音乐蜂巢工场”、“数字音乐作坊”等创业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加强校校、校企、政府或街道的联合,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促进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

八、科研转换
        学校全面贯彻党中央文艺发展“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为平台,依托我省设立在川音的首个音乐学科领域方向的学术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及“钢琴艺术研究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歌剧艺术中心”等18个学术研究机构,构建哲学社科文艺服务的创新体系,出台各种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配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西南音乐特色、四川音乐品牌的新型智库,带动我校师生积极申报成功更多高规格国家人文社科项目。鼓励师生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器乐、声乐、电子音乐、流行音乐以及戏剧、舞蹈、美术等优秀艺术作品。

九、产业孵化
        作为教育单位,教育不能产业化,但教育的产品、教学的成果必须融入社会发展与产业链条之中,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学校以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的平台,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创编、表演人才资源,探索符合市场的项目投融资模式,出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乐、艺术产品,拓宽音乐产业链,开发和扶持音乐艺术有关的附属产业。力图将自身文化、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基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业培育的音乐“硅谷”。在天府之国的“音乐中关村”中孵化丰富大众艺术生活需求的产品,最终实现对我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完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学校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强调
        四川音乐学院要抓住文化产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成都市相关领导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团结全院各方力量,凝聚发展的共识,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把城市音乐厅项目的落地生根,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开创校地结合、“双创”推进的良好局面。未来的川音将是一个以教学为根以学生为本的川音;一个管理严格而思想开放的川音;一个注重文化积淀、尊重专家学者的川音;一个不会人云亦云跟风追尾的川音;一个为音乐产业提供软件人才和硬件平台支撑的川音;  一个有自我明确目标定位的,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川音;一个敢于挑战一流但不事张扬的川音;一个注重提升综合实力的川音;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与世界接轨的川音。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