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击 中国出口钢材结构亟须调整
近年来,我国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钢材品种的主攻地区仍是东南亚各国。东南亚各国的冶钢水平和冶钢成本相比国内钢铁行业不值一提,但这类国家的基础建设对钢材需求同样较高,这就促成了国内相应钢材品种进入其市场的契机。
数据显示,菲律宾国内方坯产量仅满足其需求的约35%-40%,进口钢坯总量中有75%来自中国,占绝对大头。有报道称,菲律宾棒材和角钢生产厂家也在一直为该产品取消最惠国进口税进行游说。若取消最惠国关税,将导致菲律宾主要钢材进口国及地区之间的税率达到平衡,换句话说,届时各国及地区钢坯资源在菲律宾市场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税差所产生的当地市场销售价格的影响将消失,这样一来必然影响菲律宾主要方坯进口国中国在当地市场中的优势地位,逐渐降低中国钢坯在菲律宾市场占比。
一方面,菲方调坯轧材企业为寻求更具盈利可能的原料方坯,在努力游说;另一方面,在成品钢市场,我国的钢材产品面对更加频繁的“反倾销”,这似乎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
我国钢铁产量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巨额的铁矿石进口,同时,钢铁行业属于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大量的出口一直以来也不被鼓励。钢坯产品可以说是钢材中附加值最低的品种,大量进口铁矿石经过生产冶炼几乎还是半成品就开始出口,对我国来说无疑是承担污染,让利进口国的赔本买卖。
在外,进口国出于各国贸易资源间的平衡,寻求国内利益最大化;在内,国家不鼓励甚至限制钢铁工业半成品的外流,防止对国内资源造成浪费。
我国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外销创收,大名鼎鼎的“出口退税”就是这么来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地限制低附加值特别是工业半成品的出口。早在2005年,普碳方坯出口退税就已经取消。近些年,含硼钢材出口一度炙手可热,2014年第三季度硼钢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甚至达到53.03%,很多中小钢企在普通钢材中加入0.0008%微量硼元素后按合金钢出口进行退税操作,政策漏洞帮了大忙,以至于硼钢退税政策在2014年年底也被取消。
今年以来,含硼钢材在出口市场几乎销声匿迹,但为谋求出口钢材中的可观利润同时控制出厂成本,市场中又渐渐出现了含铬钢材出口。未来,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及工业半成品出口路径必然被重重围困,在全球性钢铁产能过剩的前提下,由低端至高端的钢材产品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国内对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包括出口钢材结构调整,含有微量合金的普碳钢材,将逐渐淡出主流外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