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缺半边头盖骨 获捐助凑手术费成功“补”头
手术前的韦立琴
手术后当晚,韦立琴已能够自行进食
核心提示
今年2月,本报报道了半边头盖骨缺失依然奇迹般活着的上林县男子韦立琴(详见本报2月18日7版报道)。韦立琴最大的心愿是能拥有一块人工头盖骨,通过手术修补好头上的“大窟窿”。本报消息见报后,韦立琴的经历引起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6月4日,韦立琴终于盼来了足够的手术费和人工头盖骨,在上林县人民医院正式动手术“补”头。当天下午,记者在医院看到,手术后一小时,韦立琴已经清醒并开口和记者说话,当晚,已经能自己进食。
手术成功
4小时他“补”好了头上的窟窿
从5月30日起,韦立琴开始入住上林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病房,开始接受手术前的各种检查。6月4日上午9时30分,韦立琴被送进手术台。到中午1时30分,韦立琴被护士推出了手术室回到病床上。
到下午3时左右,韦立琴手术后已经休息了约一个半小时。记者再次进入病床时,看到韦立琴正在拿手机来看时间。他甚至可以轻声地跟记者打招呼。记者询问他手术后感觉如何,他都能清晰地回答说,“感觉还好,就是觉得手术刀口的地方有点痛。”
上林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祖善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他告诉记者,韦立琴头盖骨破损比较严重,缺失的面积达14.5厘米×15厘米,相当于一个大人巴掌那么大的面积。他说,“补”头手术并不复杂,主要是分离头皮,根据头盖骨的缺损面积,裁剪人工钛网板(俗称人工头盖骨),使得边缘面积匹配,然后打上钉子固定,最后再把头皮缝合好就行了,整个过程花费了4个小时。
吴祖善表示,今天韦立琴的手术比较成功。人工钛网板跟人体组织相溶性很好,可以长期留在人体内,保护人的头部,手术后预计6—7天左右就可以拆线出院,回家保养。康复后,人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和劳动,只要避免头部受到大的震动或撞击就可以了。
爱心捐助
本报报道后他收到捐款近3万元
手术取得了成功,这也圆了韦立琴一个长久的梦。自2011年头部受伤后,韦立琴虽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生活能够自理,但头部十分脆弱,一点点小小的撞击都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伤害。
今年2月18日,本报独家报道了韦立琴的故事,该报道被各大媒体转载,引起了全国网友关注。为了帮助韦立琴动手术,上百名社会爱心人士给韦立琴捐款献爱心。这些爱心捐赠者中,有上林本地的热心读者,有80多岁的南宁退休老人,还有全国各地的爱心网友。在韦立琴动手术前,他的银行账户已经收到近3万元爱心款。此外,南宁扬川商贸有限公司还免费捐赠人工钛网板一个。在各方努力下,韦立琴的手术终于得以如愿进行。
上林县人民医院负责人也表示,因为已经有爱心企业捐献人工钛网板,韦立琴的手术费用为2万多元,韦立琴用新农合可以报销大约70%左右的费用,剩余的费用医院表示会进行减免。
医生释疑
他的头盖骨是如何缺失的?
好好的一个小伙子,他的头部怎么就破了这么大一个洞呢?那缺失的头盖骨去哪儿了呢?6月4日,记者采访了吴祖善医生后,找到了答案。
2010年,韦立琴在上林意外遭遇车祸,头部受轻伤,在康复后,2011年初,他一个人到广东东莞,却在街头遭遇突然袭击,被重物敲击头部导致他受伤严重昏迷。
对于韦立琴为何会缺失这么大一块头盖骨,吴祖善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头部头盖骨受伤破损后,为了缓解颅内高压,医生在手术时会把头盖骨取走一块。因为颅内高压如果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会造成生命中枢受压导致死亡,估计当时处理韦立琴伤情的医院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如今,韦立琴手术成功,他又重新拥有了一块头盖骨来保护他的头部,这对他今后的健康和生活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善。(当代生活报记者 冯耀华/文 何学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