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我校“绿色通道”助学帮困工作

13.09.2016  09:09

  9月11日晚9:15,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了我校“绿色通道”助学帮困等相关工作。专题片时长30分钟,主要围绕我校两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开,讲述了她们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入学报到的经历,还原了贫困学子克服困难,勤奋学习,阳光成长的感人故事。采访了我校党委书记周介铭和校长丁任重。专题片直接反映了我校在助学帮困,资助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新学期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我校“绿色通道”助学帮困工作

  “绿色通道”是普通高校为确保家庭困难新生顺利入学而采取的特殊安排,即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针对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专门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经审核对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批准暂缓缴纳学杂费,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学校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

  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据上个学年统计数据,学校通过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和学校贫困认定近1.5万人,获得各级各类资助的占全校总人数的40%以上,单项最多资助人数即国家助学金近1.2万人,总资助近4万人次。

  在2016年新生开学季,为了让大众了解国家、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与资助,扩大国家、学校相关扶贫政策的认知面和影响力,央视记者来到四川师范大学就“绿色通道”相关情况作了专题采访。


“绿色通道”拍摄现场

  9月2日,央视记者来到我校,在炎炎烈日下开始了一整天忙碌的专题采访工作。

  上午,在学校七教四楼会议室里,央视记者与我校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一个紧凑的采访活动安排会。在了解到法学院迎新志愿者已集合完毕并在学校南大门迎接新生后,央视记者立刻赶到迎新现场进行拍摄。当新生报到服务点迎来法学院新生周艳梅时,央视记者对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对志愿者带领周艳梅按流程报到的整个过程进行跟拍。拍摄过程中,央视记者得知法学院志愿者胡尧清为上届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后,便到胡尧清寝室对胡尧清及其室友格绒曲珍进行了入学和家庭情况了解。

  下午,为了了解学校学院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央视记者来到法学院办公楼进行相关采访和拍摄。央视记者针对迎新准备工作对法学院领导进行了采访,学院领导向记者解说准备工作的同时,展示了学院新生相关档案资料和贫困生调查情况资料。随后,央视记者到新生报到现场拍摄各学院和“绿色通道”准备工作。尽管3、4日为新生报到日,2日下午报到现场已有不少新生。学校党委书记周介铭、校长丁任重,校党委副书记唐尚朴、王万民,副校长李树勇、谢名春、杜伟,也来到现场巡察各学院迎新准备工作,央视记者及时对巡察队伍进行了跟拍,并随机采访了周介铭。


校党委书记周介铭接受采访

  周介铭告诉记者,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早在几日前已开始,现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在为央视记者解说新生报到流程中,周介铭强调学校对贫困学生入校的关注,对国家、学校对贫困学生的系列帮扶政策进行相关说明,并提及学校重视“绿色通道”工作的开展,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学校会给予及时的相关帮助,做到“绝不让家庭贫困学生读不上书”。

  在拍摄过程中,央视记者发现了三年前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现在作为志愿者为新生报到服务的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叶顶清,并对她做了采访。

  记者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她的家庭状况和在校学习情况。叶顶清回忆起自己当年入校时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忐忑,担心拿不出学费而无法入学。因为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务农,母亲得了重病需做手术,弟弟正在上初中,所有的经济压力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膀上。幸运的是国家对贫困生有非常完善的资助体系,不仅通过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而且学校里的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政策等学校提供的各种帮助及时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贴补家里的支出。正是因为自己受到国家和学校这么多的支持,叶顶清表示自己在校四年每年都会做志愿者,希望可以把这份爱心与帮助传承下去。她表示毕业后会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方面把贷款还上,另一方面和父亲一起承担家庭困难,之后还会有考研的打算。最后,叶顶清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校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资格证书。


央视记者了解叶顶清同学家庭状况和在校学习情况

  3日,在学校操场、学生公寓、学校宾馆等地,留下了央视记者奔走的身影。

  上午,央视记者在新生正式报到之前到达操场,并对绿色通道程序流程和现场布置工作进行了拍摄。8点待新生进入操场后,央视记者首先拍摄了现场报到繁忙而又热闹的场景,随后对法学院新生马家英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下午,央视记者通过绿色通道掌握了部分申请贷款学生的资料,并从中选取了几位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就他们的家庭情况对本人进行了简单采访,其中一位是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阿石加甲莫。央视记者对阿石加甲莫及其母亲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阿石加甲莫的基本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由于父母患病,家里的收入主要来自父母二人每月300多的低保和父亲每月950元的养老保险。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但是母亲一直支持女儿的学业并寄予希望。同时对国家、学校让女儿有机会读书的资助表示感谢。女儿对此满怀感激,希望与母亲拥抱一下,有些拘谨又不乏温暖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央视记者向阿石加甲莫同学及其母亲了解基本家庭情况

  4日,在新生报到接近尾声之际,央视记者对采访目标进行了更加深入地跟踪拍摄。

  上午,记者一路跟随阿石加甲莫,将她到学院报到和通过“绿色通道”注册的整个过程记录于镜。拍摄结束后,央视记者来到法学院第二会议室,法学院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李刚正在主持“学校关于开展2016-2017学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通知和要求”会议。会议宣讲了学校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并且强调了法学院对每位贫困生上交贫困材料的整理和归类。摄影师用摄像头记录了整个会议。


校长丁任重接受采访

  下午,央视记者对校长丁任重进行了专门采访。在采访中,丁任重说到我校农村学生占全校学生55%、贫困学生占37%的现状,根据这个现实,学校党委、行政历来把扶持贫困学生和保证贫困学生能够圆满完成学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丁任重从国家和学校层面介绍扶助贫困生的系列政策,提及国家成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贷款学习政策及国家专项补贴政策,谈到学校开展勤工助学,实行减免、缓交、补助,设立各种奖学金等政策。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丁任重颇有感触出地提到在资助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是有一套高效运转、管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系统。二是建立一个多元主体的资助模式,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参与。三是资助过程中,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这项工作获得广大学生信任和支持。同时,丁任重对学校对贫困生在食、住等方面进行补助的细节进行了相关说明。

  央视记者在完成深入采访并回北京做相关后续工作后,为了完善此次专题报道,学校学生工作部、宣传部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有关资料补拍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校新生通过绿色通道,本科1233人,研究生106人;新生困难资助166人,其中,800元标准的129人,发放资助金10.32万元,600元标准的37人,发放资助金2.22万元;新生发放衣服950余件;在校生通过绿色通道人数1800余人。


央视记者拍摄现场


阿石加甲莫报到入学


阿石加甲莫在“绿色通道”


阿石加甲莫参加文学院新生年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