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夕阳红》聚焦赵凤林

25.09.2014  13:02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讯(赵荣 谢博 记者李霞) 赵院长,你今天要下地掰玉米吗?那我们就先拍这组镜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CCTV-12频道《夕阳红》栏目拍摄组走进西充,走近西充县太平敬老院院长赵凤林,用镜头记录下这位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72岁老人的感人事例。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开播于1993年10月,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唯一一档老年类专题栏目,已播出21年,多年来深受老年人喜爱。于2013年9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全新改版推出,新版《夕阳红》的栏目宗旨是:以真诚的视角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以真挚的情感讲述老年人的故事;以真心的关爱温暖老年人的心灵。栏目定位为:聚焦老龄社会,关爱老年生活,维护老年权益,守望金色人生。改版后的《夕阳红》每周7期,每期20分钟。首播:8:35-8:55,重播:15:48-16:08。每期将选取一例具有典型意义的老年人物故事或社会现象,从社会与法律等不同层面解析人物性格,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

  “一定要让老人们活得快乐、幸福!”这是在采访赵凤林过程中,负责本次拍摄任务的年轻编导汤倩倩听到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9月20日早上7:00,赵凤林准时来到何国会房间,为何国会穿衣、洗脸、梳头、喂饭……当把何国会推到院坝晒晒太阳时,时间已过去1个半小时了。“我来这已经7年多了。因行动不便,我啥事都做不了,每天连吃饭,都要赵院长来喂我,上厕所、洗澡、剪指甲这些事,更是赵院长亲自来帮我。”35岁的何国会说,她因类风湿而造成身体重度残疾,孤身一人,毫无牵挂的她曾经几度有过死的念头。后来,赵凤林将她接到了敬老院,才让她有了生的希望。“一直以来,赵院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院里的每一个人,并始终如一地关爱着我。”说到此处,何国会在镜头前不禁泣不成声。

  这样耐心细致的照顾何国会,只是赵凤林30年来照顾151位老弱病残院民中的一员。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赵凤林就会起床,准时来到各位老人的床前,叫他们起床吃饭。一旦发现老人有不舒服,当过村医的她便亲自为病痛的老人配药,并侍候着吃药。赵凤林笑着对记者说,“老人们习惯了每天一睁开眼,就看见我,他们老了,就和小孩子一样,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体贴。

  30年来,赵凤林让住在太平镇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开心、快乐,把敬老院这个100余人的“大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他却愧对她的小家庭。1984年,她将铺盖卷背到了敬老院,从那天起就“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女。1991年3月13日,是赵凤林一家人都悲痛且难忘的日子。当天中午,敬老院的赵家贵老人突发高烧,赵凤林急忙赶回家去拿输液用具。“妈,回来啦,我马上给你做饭。”看到许久未回家的婆婆中午回来了,儿媳妇贾学英赶忙留住婆婆。赵凤林一心想着早些赶回敬老院,拿起输液用具来不及和儿媳打声招呼就又匆匆出门了。

  儿子冯凌云听说妈妈没吃午饭就走了,顿时对妻子大发雷霆:“妈难得才回来一次,你都不留着吃个饭。”小两口为此大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此刻的贾学英更是满肚子委屈无处倾诉,一气之下看到门后有一瓶农药,毫不犹豫地喝下…… “全是妈的错,她害的家庭破裂,我也不要这个家了。”赵凤林回忆起冯凌云对她的埋怨。儿媳去世、儿子出走,留下2个幼小的孙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破裂。说到这里,她早也泪流满面。

  经过这次阵痛,赵凤林化悲痛为力量,一心扑在养老事业上。“只照顾好老人还不够,还需要有经费做保障。”赵凤林说,建立“以院养院、以副补院”路子,根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合理地开展种养殖业,老人们有相应奖励。在院内养殖鸡、鸭、猪、羊等,开荒40余亩种植小麦、蔬菜等。敬老院建起养殖组、蔬菜组、生产组,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增加收入。现在,敬老院的账面结余还有近百万元。敬老院内老人年生活标准增至4000元,每位老人每月还按时领到30-50元零用钱。当天,赵凤林带拍摄组拍摄了她和院民一起收获秋玉米和畜牧养殖场的场景。

  “对赵院长生活了解得越具体,越觉得她伟大。”花2天时间完成了拍摄,汤倩倩告诉记者,她在央视工作了近10年,拍了很多人物题材的片子,但是,像赵凤林这样典型的不多。 “刚开始看到赵院长的书面介绍,就觉得很了不起,相信在央视播出后反向会很大!”她说,这次拍摄赵凤林的时间太短了,很多方面还没有来得及拍摄,仅仅拍摄了赵凤林照顾老弱病残院民、带领院民劳作以及她自己的生活情况……

  据汤倩倩介绍,本次2天时间共拍摄了40多组镜头,近20个小时的视频素材,回到北京后,再经过后期的剪辑、配音等制作工序,将于10月下旬在中央电视台CCTV-12频道《夕阳红》栏目播出,播出时长为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