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货币政策下一步如何走?专家解读来了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刚刚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据介绍,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此次降准在市场预期内。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这是国常会一周内第二次重磅定调货币政策,4月6日的国常会已发声称“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从最近几年的经验来看,在国常会提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后,央行通常会在一周之内响应实施,市场人士普遍分析称本次应该也不例外。比如2021年7月7日,国常会提到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两天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同年12月3日,国常会再次提到“适时降准”,三天后,央行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解读称,在去年7月和12月降准之后,如今再次推出降准工具,向市场释放了金融持续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的明确信号。本次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不仅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从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而且有助于银行等机构拥有充足资金配置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配合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降准有三个作用:一是直接增加银行放贷能力,助力宽信用;二是通过为银行降低资金本,引导LPR下调,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行,但往往需要连续降准两次,才能达到LPR最小5个基点的下调步长要求;三是政策信号意义,即除了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等定向支持政策外,总量型货币政策也在加码。
王青认为,部署降准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被排除。考虑到当前地产下行和疫情波动的态势,降息更能起到扭转楼市预期,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2019年以来的政策操作显示,下调MLF利率无须事前“预告”,本月15日或本月政治局研究经济工作会议后,降息可能落地。考虑到当前强出口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效支撑,美联储5月加息提速不会对国内央行降息有实质性制约。
货币政策下一步如何走?人民银行4月14日举办的2022年第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具体来说,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结构上,抓紧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相关新闻
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央行4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责任编辑: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