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太平村民自发修路“热” 有效破解修路“难”

02.12.2013  10:27

群众自发参与修路

        核心提示:雨城区太平村村民雷永福, 31年前,17岁的他走出家门,只为赚钱补贴家用。2011年,45岁的他,回归养育他的这片土地,先后自掏腰包上百万为当地老百姓修路架桥,一发不可收。目前,全村干部群众修路积极性高涨,以前被村组干部认为最难解决的“土地协调”瓶颈,已经轻易化解,变为村民自愿、自主协商……

        记者26日在雨城区合江镇太平村7组通村组道路硬化施工现场见雷永福,他说,“在外漂泊久了,看着其他地方的村落都发展得很好,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村民早日修通断头路和联户路,修好大家的致富路!

        据了解,从二年前开始至今,雷永福已经先后垫资修建数座便桥、几公里道路和70米大堡坎等。今年9月份,他开始对该村6、7组通户道路进行硬化,目前,进展超过预期。

        “我的目标是将全村已通公路的6个组水泥路延长到家家户户,让现在还是毛坯的道路全部硬化,让最后一个组至少建成毛坯路,力争明年硬化。然后在全村形成一个环形路网,为后一步的乡村游奠定基础”雷永福说。

        打工仔:放下挣现钱的机会 立马回来义务修路

        11月26日下午,记者一行刚进入雨城区合江镇太平村7组,搅拌机和振动器的轰鸣声响彻山谷,10几位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对一段蜿蜒的毛坯路进行硬化,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听说要修路了,我们直接从彭山赶回来了!”村民秦良贵说,自己上半年在家种茶,下半年便到彭山一个砖瓦厂打工。听说家门口要修路,需要劳动力,11月15日,我们放下在彭山的工作,便早早地回了家,义务帮忙修路。“路修好了,再出去打工!

        太平村7组,只是雷永福修路计划的一部分。该村组共17户人,以种茶为主,由于交通的不便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以前的毛坯路,一下雨到处都是稀泥巴,摩托车都难开出去。茶叶收购商更难得挨家挨户收购茶叶,如果自己背出去卖,可能会被收购商压低价格不说,还需要劳力!”秦良贵向记者算账说,他家有茶园6亩,路通后,每年在鲜茶叶方面会增收1000元左右。

        “把路给我们修好了,过年时,我们家家户户都要给他放鞭炮!”提起雷永福,村民笑着说。

已经硬化的道路为群众带来方便

        支持修路: 72岁老汉掏出积蓄2万余元

        早日修通大道,不仅是7组村民的殷切期盼,谈到通路,太平村6组的72岁老人徐金普更是两眼泪汪汪。

        “原来我们那个山坳有10多户人家,因为路不通,胡德善、胡德普等8户先后都搬到公路边上去了!”徐金普拉着记者的手就赶往他所在的村组走,一路上,看见各家各户都在自家门外忙着修路,徐金普羡慕不已。他说,由于资金短缺,目前,这个山坳只剩下他和大哥徐金明、老三徐金武3户人家。

        在徐金普的指引下,一片幽绿、茂盛的茶园出现在大家眼前。悠长的小道在茶园中盘旋,他说,将茶从家里背到最近的水泥路上,短则半个小时,长则需要1个小时。

        好不容易盼来修路消息,徐金普说他们三兄弟已经商量过了,已经与其他村民协商好了土地调整,三兄弟正在着手修建毛路,然后再请雷老板也帮自己打水泥路,“就算把所有积蓄花光,也要为今后发展和后世子孙打下基础。

        质量保证: 谁受益谁监督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百姓自建工程的质量呢?

        “自己受益,肯定质量第一撒!”施工负责任人、3组组长罗国军说,他们这个施工队总共12人,全是本地人。既然大家都在为本村谋发展,都是受益人,肯定要想做放心工程,认真做实事。为了进一步确保质量,工程在开工前就提倡谁受益谁监督,只要是受益人,都有权利义务参与监督。

        “虽然我们不懂混凝土标号,但是,我们每立方米用水泥6包半,砂石也是用称称过的。”在现场负责义务监工的78岁老人文学海说,“路面厚度保证20公分,路面宽3.5米,还有回车道……

        声音:群众自发破解瓶颈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村道路建设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据合江镇党委书记张青介绍,合江镇以产茶为主,全镇约34000亩茶叶,茶园的收入是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最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如生产便道、机耕道、村道等三大道路建设问题,对老百姓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提高,大家对道路的建设数量、质量的需求就更高。

        “我们历届村二委都努力在为村民发展找出路、想办法,架桥修路是民生工程,但是,最难的事莫过于土地调整。”村支书陈彦毕说,就拿6组徐金普他们那条路来说,今年6月份,我们就开始找村民协商,调整土地,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

        嘿,这次老徐他们没有通过我们出面就自行将土地调整好了,还说马上要开工,群众自发破解了修路瓶颈和难题,还会给全村和谐发展带来好处,我们欢迎和支持”陈彦毕说。               

记者 王建明 蒋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