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43年惊天战功 川军营长巧布地雷炸死日军中将
抗战老兵黄士伟的儿子看着父亲的相片。摄影记者 王效
7月8日,成都武侯区银都花园小区,川军黄士伟的全家福 摄影记者 鲍泰良
成都商报记者 蒋超
黄士伟
16岁,他参军,父亲赠诗《勉子出征》:
惊涛骇浪袭神州,锦绣河山沦逆流。破釜沉舟乘铁马,请缨抗日复金瓯。忧时应效范文正,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兴亡皆有责,岂图富贵著春秋。
64岁,他“狂喜”,写下《江城子·黩武穷兵必自焚》:
日酋酒井战争狂,鼓声昂,马蹄忙。紫绶雕鞍,万骑渡兰江。为报天皇夸虎将,驱劲旅,攻寿昌。
酒酣胸袒上沙场,豹驱羊,正鸱张。马踏埋雷,霹雳震山冈。血肉腥膻污净土,浙赣路,陨天狼。
川军将士黄士伟可以安心“归队”了。
他走前仍念念不忘的浙江兰溪,将以最庄重的方式铭记他73年前的壮举———2015年7月8日,兰溪县文化局向成都商报记者核实,一座刻有黄士伟狙击日寇英雄事迹的抗战纪念碑,将在他曾战斗的地方竖立。
那是1942年5月27日深夜,21岁的独立工兵营代理营长黄士伟把装满地雷的竹筐顶在头上,趟过了水深齐腰的兰溪江。他正在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在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前进的路线上埋设地雷。28日早晨,地雷群处轰轰巨响传来……
1985年,伴随着日军机密的公开,一份迟到了四十多年的赫赫战功终于为世人所知:酒井直次当年正是在黄士伟埋下地雷的路上被炸身亡。
出征
父亲赠诗
“天下兴亡皆有责”
1937年,16岁的黄士伟还是成都蜀华中学的高三学生。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当时的成都《新新新闻》刊出了一则川军招收20名战地服务员的启事。黄士伟背着家人报了名。
黄士伟是家中独子,竟然不读书了要去打仗,黄家上下都非常反对。
心意已决的黄士伟,给父亲写下了一封抗日出征遗书表明心意。令黄士伟和家人意外的是,看罢遗书,黄父不仅应允,更写下《勉子出征》一诗:惊涛骇浪袭神州,锦绣河山沦逆流。破釜沉舟乘铁马,请缨抗日复金瓯。忧时应效范文正,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兴亡皆有责,岂图富贵著春秋。
多年后,黄士伟还多次回忆起一件小事。他参军之后的第二年,和战友在埋雷时被敌人发现,黄士伟冒死背着受伤的战友走了十几里地,才逃出敌人包围圈。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听说这一消息,专门作诗称赞:“肩扛难友轻生死,不愧吾家千里驹。”
后来在浙赣会战中,邮递中断,以致四川开始传言称川军三个师都在会战中全军覆没,无一生还。消息传到故乡荣昌县,有人劝黄父收养义子“传宗接代”。但黄父就是不同意。他说,“抗日战争死的不止我们一家人,数以千万的士兵都牺牲了,(黄士伟死了)有什么了不起”,“就算黄士伟真死了,死在战场上也是光荣。”
到1942年浙赣战役打响时,黄士伟已经是一个打了5年仗的“老兵”了。他不仅是独立工兵第8营代理营长,还被誉为“爆破行家”。
壮举
渡江埋雷
炸死日军师团长
1942年5月,日本人的战火烧到浙江金华和兰溪一线。其中,日军第15师团的率领者,是有“急先锋”称号的日军中将酒井直次。当时,酒井直次率部从萧山出发,一路经诸暨渡浦阳江南下,于24日到达兰溪城以北的马涧等地。
25日,兰溪之役正式打响。但让酒井直次没想到的是,虽然日军有重炮和航空兵支援,但城内的守城部队依托防御工事,进行了顽强坚决的抵抗。双方激战三个昼夜,日军毫无进展,且损失惨重。酒井决定亲临兰溪前线指挥督战。
与此同时,黄士伟接到了命令:趁夜前往兰溪城北,并在酒井直次前进的路线上埋设地雷,限于27日完成任务。
5月27日深夜,月光昏暗,云层很厚。在步兵营护卫下,黄士伟率领工兵排趟过兰溪江,水深齐腰,他们就把装满地雷的竹筐顶在头上。
到达布雷区后,黄士伟四下观察,在一处三岔路口发现了一个隆起的小山坡。黄士伟盘算着,日军指挥官在三岔路口不知该往哪边走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此登高观测,便命令工兵围绕着小土坡密密地埋下60多枚西瓜大小的地雷。
5月28日早晨,酒井就率部进入了地雷群,轰轰的巨响不时传来,日军伤亡惨重。早上7时许,酒井暂停了前进,并派出工兵小分队先行清除行进线路上的地雷。约两个小时后,工兵小分队报告地雷已经清除。
但工兵们只关注了路上是否有地雷,而忽略了三岔路口的那块小土坡。更重要的是,恰如黄士伟所料,在骑着战马行至三岔路口时,酒井直次看到了这块高地,他急急蹬马而上,意图侦察战情。
历史性的一刻就此到来。酒井的战马刚刚踏上小山坡,“轰”一声巨响,弹片和砂石腾空而起,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把酒井直次从马背上掀起,又重重摔在了地上。战马当场被炸死,酒井直次左脚被炸裂,因失血过多,当日毙命。但这一消息,一直被视为高度机密予以封锁。
背景
浙赣会战
作为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年4月,美军策划了史上有名的“杜立特空袭”,16架轰炸机从距离东京800海里的航空母舰起飞,闪电式袭击了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遭到空袭,朝野震动。
更让日本军方不安的是,空袭结束后,美军的飞机相继迫降在浙江的临安、临海、三门等地,除少数人员牺牲外,大部分被中国军民救起。日本人担心中国和美国很可能继续利用浙江、江西一带的机场展开合作,对日本本土再次实施轰炸。为此,日本大本营调集了上海和武汉的驻军,意欲摧毁浙江衢州、丽水以及江西玉山的三个国际机场。这就是历史上的浙赣会战,战争从当年5月一直打到8月。
狂喜
战功解封
写下“黩武穷兵必自焚”
1945年8月15日,黄士伟在四川乐至,听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但对于自己在战争中写下的功绩,他又等了40年。
1984年,日本防卫厅编写的《中国派遣军》(上卷)在中国被译出,书中首次透露了一件被日本军方封锁了四十多年的消息:酒井直次是在浙江兰溪因战马踩到地雷被炸身亡。
对此,日军战史哀叹:“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也就是说,酒井直次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新式陆军后,第一个被打死在战场上的现任陆军师团长。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酒井的死因,成为日军高度机密,封锁多年,鲜为人知。
随后在1985年,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授的吴鹤云在其著作的《川军抗战亲历记》中,首次明确写道:第21军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副营长黄士伟,率工兵在兰溪北郊埋下地雷,炸死了酒井直次。
此时,距离兰溪战役已经过去整整43年,当年21岁的骁勇营长,已是64岁的退休老人。黄士伟大儿子黄良璠回忆,得知这一消息后,父亲“喜泪交加,几近狂喜”,写下了那首《江城子·黩武穷兵必自焚》。
这份迟来的喜悦,儿女们并不难理解。黄良璠回忆,之前父亲一直以为当年自己埋下的地雷炸死的是小兵小将,一直到退役之后,还时常抱憾自己没在战场上立下大功,但他却不曾料到,在自己退休之后,会收到这样一个迟到几十年的“惊人的、重大的好消息”。
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黄士伟也会偶尔跟孩子们提及当年抗日征战的事情,但主要内容都是讲当年是如何艰苦,其中,最让黄良璠印象深刻的是父亲讲述梅埂一战时,父亲背着受伤的战友在湖里藏了整整三天,后来才艰难脱险。三天三夜,黄士伟没有任何进食,只能靠湖里的菱角充饥。
这些经历也影响到黄士伟后来对儿女们的教育,黄良璠回忆,父亲对子女的功课和习惯要求很严格,“他一是最见不得懒惰,一直要求我们学习必须努力,比如早上六点就必须起床;二是见不得浪费,比如吃饭是绝对不允许剩饭的。”
黄良璠说,此前父亲曾保留了一些战地家书、战场照片以及任命书等重要物件,但后来这些珍贵资料都未能得到保存。这位老兵留给孩子们的,只有一句话:“国家利益在首位,个人利益在其次。”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郭开慧,是川军名将郭勋祺的女儿。她与黄士伟相识于2005年,因为父亲和黄士伟曾同属一个集团军。
郭开慧回忆,埋雷炸死日军中将,在黄士伟心中分量极重。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每次抗战老兵聚会时,只要聊起这段经历,低调谦和的黄士伟,话就会格外多,嗓门也会格外亮起来。对此,在黄良璠看来,父亲的这种喜悦,是一种极为单纯的感情。“他从小受爷爷(注:黄麟鳌)影响很大,家国情怀非常强,把个人的、小家的东西看得比较淡。”
铭记
兰溪人立碑
“不会忘也不能忘”
浙赣一战之后,黄士伟再也没有踏上过兰溪的土地。
浙江金华兰溪市地方志办公室顾问胡汝明回忆,此前,他曾数次电话邀请过黄士伟到兰溪,黄士伟也答应,“只要身体允许,还是很想回去看一看”。
遗憾的是,2014年年初开始,因为全身多器官衰竭,黄士伟的身体日益瘦削。2014年10月13日,93岁的黄士伟在成华区万兴街一号大院家中辞世。
虽然英雄无法再回故地,但当地人正在用庄重的方式,缅怀川军将士的壮举。
兰溪城北一个叫邑厉坛的地方,本是清朝康熙年间琉球国使的墓址,距离当年酒井直次被炸身亡的地点只有大约200来米。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兰溪将建起一座抗战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将明确载入黄士伟1942年巧布地雷炸毙酒井直次的这段历史。纪念碑的落址,正是在邑厉坛内。
“这些兵娃娃,从四川一路打到浙江,可以说是奔袭千里帮我们打鬼子,这份情谊,兰溪百姓不会忘,也不能忘……我多年来一直倡议要建这个纪念碑,就是希望把这段伟大的历史以及川军的英名永远留在兰溪,永远提醒后人历史不能忘。”胡汝明说起川军,至今仍饱含深情。
听闻兰溪建碑的消息,远在成都的黄良璠稍作沉默:“等到建好了,就带家人过去一趟。走一走父亲走过的路,看一看他战斗的地方,可能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2014年9月,病中身体虚弱的黄士伟在家中接受了媒体采访。他把所有的奖章都戴在胸前,在自己家门口,面向镜头,微笑着行了一个标准的“敬礼”。
老兵黄士伟给世界留下了最后一个骄傲的军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