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中国最古老的牙刷”你见过吗?
时间:2018年5月16日
来源:《天府早报》
链接: https://e.thecover.cn/shtml/tfzb/20180516/77955.shtml
内容:
骨头制成,有6对圆形植毛孔,历经数百年仍圆润光滑
“中国最古老的牙刷”你见过吗?
牙刷
牛宝
熏炉
漆人照片
博物馆内部图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成都的各大博物馆都会为市民精心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与历史对话。但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川内许多高校也建有博物馆,其藏品之丰富宝贵,而这些珍宝背后有着传奇故事,如深入了解,则会令你大开眼界……从今天起,天府早报记者将带你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见识藏身于校园的珍宝。
汉代画像砖、铜药臼、唐代牙刷、清代瓷痰孟、药王像……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观赏一件件药物标本和医史文物,穿越千年时空,更能感知中国传统瑰宝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博物馆的众多展品中,1984年在指挥街出土的唐代骨制牙刷是“中国最古老的牙刷”,它将中国人使用牙刷的历史往前推到唐朝。
两具蜀地木漆经脉人俑
对考证中医经脉理论有重要意义
两层楼的规模,让初次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天府早报记者惊叹不已。
踏入博物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代名医图,画上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十一位名医,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往里走,步入医史板块,中药的历史、中医的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西汉的人体经穴漆木俑,现藏于成都博物馆,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为复制品。在“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完整人体经穴髹(xiū)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人像身体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了“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
“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老师谭红兵介绍说。天府早报记者发现,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这尊木俑影像投射在屏幕上,观众可随意将其拉伸放大,方便看清木俑上的经络及文字。“这里还有一具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的木漆人俑,这两具蜀地木漆经脉人俑,对于考证中医经脉理论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谭红兵表示。
唐代就有了牙刷
虽历经数百年仍然圆润光滑
一根10多厘米长的棕褐色小棍,外形扁平……如果不是谭红兵提醒,记者很可能就错过了这把“中国最早的牙刷”。这把牙刷由骨头制成,头部略宽,虽历经数百年仍然圆润光滑,刷头部整齐排列着6对(共12个)圆形植毛孔,谭红兵说,这曾是插刷毛用的,而刷毛通常由动物鬃毛等制成。
这把“中国最古老的牙刷”于1984年在指挥街出土,当时考古人员在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时,从唐代灰坑中出土了4把牙刷,其中2把保存完整,后由成都市文物考古所调拨了1把给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这把牙刷有力证明了,古代植毛牙刷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足见当时人们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谭红兵介绍,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晚唐时期,人们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牙刷。
古器、医典、名医、疗法、中草药……馆内的中药炮制流程幻影投像,让大家对神秘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药炮制有了了解;复原的药房,似乎还能嗅出中药销售的味道。“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称号,业内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谭红兵介绍,旧时药房集看病、抓药于一体,价格便宜,遍布大街小巷,是人们生活中平常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药房,古时还有游医,也称“走方郎中”,他们身背草药,手摇串铃,游走于街巷间,为老百姓上门看病开药。大约在清代中期,西医进入成都,传统药房才开始改变,一直演变到今天的药店。
藏品点击
这么大的野生茯苓很稀罕
茯苓,一直是世人所熟悉的一味中药材。传说慈禧太后是茯苓饼的忠实粉丝,直到晚年,还是很喜欢这种小点心,希望借助茯苓的肌肤润泽、延缓衰老的功能永葆青春。唐宋八大家里的苏辙、苏轼二人也是茯苓的忠实拥趸。《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患惊邪恐悸”……
茯苓本身并不稀罕,只是完整的野生茯苓却是稀罕品。
在博物馆二楼“道地药材馆”,外表呈褐色的野生茯苓被放置在玻璃柜里,来源标注为西昌。博物馆卢先明教授回忆说,上个世纪70年代,从德昌发现了这块野生茯苓,经过辗转被中医药大学收藏,据说刚送来的时候重达52公斤左右!
“我们平时见到的都是去了皮、切成小片的茯苓,但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所以外表如松树皮。作为中药,茯苓有利尿、镇静的作用。”
博物馆老师刘晓芬告诉天府早报记者,中药主要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种,其中,植物药占的比例最大。“矿物类的中药材较易保存,但有的品种则对保存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例如川芎,放上一个月就会被虫子吃光,因此我们在保存前需要先杀菌除虫卵,再对其进行密封。”刘晓芬介绍,为了达到最佳的保存条件,博物馆也会对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控。
数据
收存药物标本3000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博物馆分为五个标本陈列馆,即道地药材馆、科普教育馆、腊叶标本馆、浸制保鲜标本馆、濒危生物及其他馆。总面积为2240平方米,收存有各类药物标本约3000种,不仅包括常见的中药标本,还重点收藏名贵、罕见标本,如麝香、牛黄、野山参、燕窝等,海龟、海豹、虎骨等大型生物标本,特大的牛宝、野生茯苓等珍品,羚羊角、猴枣、西洋参等进口标本。
博物馆信息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和普及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医药文物研究的重要基地。成立于2002年,由1956年建立的中药标本馆和1989年建立的医史博物馆合并而成,设有医史博物馆和中药博物馆,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要设置中医和中药两个主题展区。中医展区主要展示四川中医发展历程和特色,彰显“中医之乡”的深厚文化内涵。中药展区通过丰富的中药标本,揭示人们日常生活和医疗活动中所接触的各类型药物,诠释“中药之库”的资源底蕴。整个展览从中医、中药、健康养生等不同方面传播中医药文化。
地址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
开放时间
博物馆新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参观请提前预约
票价 免费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