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15.03.2014  08:41
“经过轮流演讲、代表们公开投票,我宣布龚徐东以34票、排名第一的成绩当选高中语文学科总监。”日前,一场特别的“选举”在成都市华阳中学举行,学科“总监”“副总监”的职位令人耳目一新。 “公推直选学科负责人,这在成都是第一次,也是天府新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有益尝试。”天府新区教育体育处处长景波介绍。 管办评分离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天府新区决定按学科分类成立22个“教育4D工作室”,总监、副总监正是这些工作室的“掌门人”。 景波说,“4D”是开发(Digging)、发展(Developing)、提升(Deepening)、引领(Driving)四个单词的简称。工作室内部管理实行总监负责制,设总监1名、副总监1名,全区同一学科同一学段的教师自动成为工作室成员。 “以后,学科如何发展、教师怎样成长,都由这个学科的总监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只做好相应的经费保障和管理监督。”景波表示,总监要有威望、能服众,就得由广大教师公开选举产生。 2月24日,天府新区面向全区50所中小学校3420名教师发出通知,招聘包括“高中语文”“初中英语”“学前教育”“职成特教”等学科在内的  22  个“教育4D工作室”总监和副总监。凡具有“8年以上教龄,担任过县级以上科研课题主研人员、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且获得县级以上表彰”的教师均有资格参加竞聘。 在教师自荐和学校推荐下,全区共有153名教师报名。经过省市专家的考评、面试,最终88名候选人(每个工作室4名)入围最后的选举。华阳小学校长樊杰是唯一以校长身份报名并入围的候选人,“我并不觉得‘丢脸’,我只想用自己的一点心理学知识和经验帮助提升全区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说。 选举当天,从各学校随机抽选的880名教师代表认真聆听了每位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并现场投票产生出了各工作室的“总监”“副总监”。来自成都市万安小学的英语教师幸华琴参加了小学英语组的投票,她说:“选举过程很公正,结果很透明。我期待上任的总监能带领我们把学科发展得更好,并帮助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竞选成功,也将承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龚徐冬表示,担任学科总监对她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她会不断充实自己,团结工作室的每名成员,努力带动全区高中语文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监、副总监上任后将分别获得每月1300元和800元专项补贴。天府新区还将给予每个工作室每年10—15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并建立目标考核奖励等制度。 “4D工作室绝非传统的教研室,总监也绝不是传统的教研员。他们来自教学一线,也将留在教学一线,并在一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景波期望,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改变以往“教育行政部门插手教学”的状况,逐步实现教师“学科自治”,最终达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目标。 (刘磊  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