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府新区抓紧培育成支撑四川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04.01.2014  12:00

  原标题: 把天府新区抓紧培育成支撑四川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黄新初葛红林讲话 李昆学主持

  核心提要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要实现打造“新兴增长极”、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必须鲜明突出“高、新、先、快”的工作取向,大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产业高端化”路径,建成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二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建成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四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成“四化同步”的示范区;五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建成和谐稳定的首善区。

  本报讯(记者张魁勇摄影王熙维)昨日,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落实近期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改革发展,特别是天府新区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研究安排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发展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李昆学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天府新区抓紧培育成支撑四川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这次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成都要把天府新区培育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特别是王东明书记到成都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专门就天府新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重大要求,不仅指明了天府新区建设的努力方向,也体现出省委对成都工作寄予厚望。今后一个时期,担负起省委交付的发展重担,成都片区必须鲜明突出“高、新、先、快”的工作取向:

  要突出“”的取向。一是站位要高。谋划推进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建设,必须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要求,科学确定发展策略和需要着重打造的比较优势。二是层次要高。天府新区要成为“新兴增长极”,产业层次必须要高,能够充分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和先进性。三是标准要高。天府新区建设,具有“千年立城”的重大意义。现在的工作,将决定今后百年甚至千年的城市格局和城市风貌。规划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体现高标准、高水平,大框架内要注重规划“留白”,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

  要突出“”的取向。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要开辟发展的“新蓝海”,必须在求新、求变上下工夫。一要加快培育新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业态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先进产业体系。二要大胆探索新机制。带头落实中央、省、市的最新改革部署,积极创新制度机制,深挖制度红利,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要积极开辟新路子。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辟园区建设、土地供给、资金保障的新路子,有效化解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

  要突出“”的取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省委还交给成都“五个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面对这些任务部署,天府新区都要敢于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一是发展率先。在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全市“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大局中,成都片区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改革当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实践中,成都片区要敢于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为整个天府新区和全市、全省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要突出“”的取向。在未来较短的几年时间内,天府新区要成为支撑发展的“新兴增长极”,没有一定速度是不行的。要继续突出“”的取向,做到园区建设快、项目落地快、投产达产快,争取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增长率。

  会议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要实现打造“新兴增长极”、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产业高端化”路径,建成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产业是天府新区的“立区之本”,建设天府新区的决策初衷就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要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坚定不移地走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着力招大引强、扶新扶优,推动各类高端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注重建设发展时序、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协调。

  二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建成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硬仗,成都片区要主动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勇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当好全市、全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要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方向,着力深化国企、金融、外贸、投资等领域改革,积极扩大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促进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打造公平竞争、融入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紧扣三中全会确定的“四个重点”,按照“六个一体化”的基本思路,着力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今后一个时期,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园区,加快成为成都和全省的科技创新中心、技术扩散中心,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要紧扣重点产业绘制技术路线图,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入更多国际高端研发机构,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抢占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和技术链的产业高端。要以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引领,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产业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政企金协同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尖端技术人才,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人才特区”和“人才高地”。

  四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成“四化同步”的示范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作为城市新区,应当在推进“四化同步”上走在前列,在全市、全省落实“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要坚持走“产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国际汽车城等起步区建设,积极推行产业复合、规模适度、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空间组织方式,加快建成一批现代产业、现代都市、现代生活“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组团。要深入推行“四态合一”理念,着力加强形态、文态和生态的塑造,划定生态红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加快打造疏密有度、城景相融、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区风貌。要坚持“公交优先”导向,以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为骨架,科学规划新区路网系统,提前预留地上、地下建设通道,加快建设现代立体智能交通体系;同时,紧紧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布局重大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发展“轨道经济”、削减交通流量、提升公共服务的多重目的。

  五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建成和谐稳定的首善区。要大力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活动,广泛运用“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力争率先实现“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民生目标。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加强水、大气和噪音污染防治,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宜人的生活环境。要深入推行“大城市、细管理”理念,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规范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文明城市、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美丽繁荣、和谐稳定的城市新区。

  会议强调,推进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建设,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必须切实强化相关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工作协调。天府新区建设,纵向涉及省、市、区多个层级,横向涉及成都、资阳、眉山三市和下辖的多个区县,加强组织建设和工作协调是关键。二是争取政策支持,抓好要素供给。要打好“天府新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以及其他改革试点区的牌子,积极争取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和要素支持,切实增强新区建设的外部助力。三是树立担当精神,保持实干劲头。天府新区建设,是“平地立城”的宏大事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倡导敢想敢干的“”劲、敢打硬仗的“”劲、永不松懈的“”劲,久久为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市领导朱志宏、敬刚、刘超、黄建发、刘仆、苟正礼、刘守成、黄平,市长助理毛志雄、陈争鸣、韩春林、刘俊林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