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三岔湖 天府新区建设者加班加点在工地过年
门卫师傅张成俊在工地坚守岗位。
记者走进天府新区资阳片区建设工地,采访留守工人的别样春节
成都向南约40公里,穿越双简路上的丹景山隧道,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四川第二大湖泊——三岔湖近在咫尺。
2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简阳市董家埂乡龙口村的天府新区资阳片区“香港世茂产业生态城”建设工地。在这块面朝三岔湖的红土地中,各个工地中还“点缀”着仍在轰鸣的挖掘机、仍在作业的吊车,喧闹程度虽不及往日,但在乍暖还寒的春光里,仍显得生机盎然。就像路边田野里盛开的油菜花,一枝不是春,一片才把春光俏。
一路走过去,滨湖路、五星酒店、旅游小镇、观景台、公共空间……占地约3000亩的生态城建设工地上,随处能看到一个或者一群春节不离岗的工人们。据项目部副经理符建桥介绍,大多数工人已加入了返乡大军,小部分人今明两天也将回家;但工地再安静,也会有人值守,即使是春节期间。他们中有不少外地人,他们用一个福字、一抹灯光、一份坚守,给天府新区钢筋水泥的建筑体增添“安全感”,增添“人气”。
情人节的一通电话
打给老婆问着家里人好不好
这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在建项目,由来自中国五冶和中天建设的两支大军承建。记者敲开了中天建设工人生活区的大门,穿着红色运动裤、黑布鞋,戴着黑色瓜皮帽的张成俊推开大铁门,用西北口音问:“你们找谁呀?”门卫室里,暂停的影碟机里,连续剧《二叔》播放到了20多集了,这部38集的电视剧,是43岁的张成俊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也将陪伴他度过春节的值班时光。
去年12月,收到在工地做后勤的“老挑”剡光先电话邀请,甘肃庆阳市合水县人张成俊来到成都。春节前,领导找他谈话,请他春节期间留守工地,张成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同意了。“春节回家”,在张成俊的字典里渐渐模糊了,2014年春节,他在西安留守工地;2013年春节,他也是在外地打工。好在孩子已经21岁上了大学,老婆在家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让他没了后顾之忧。
谈起当天是情人节,这个西北汉子摸摸瓜皮帽,说:“打了电话,早上9点多10点就打啦!”“情人节快乐”几个字没有能说出口,他一直问着家里人好不好,打回去的过年钱收到没有。父母叮嘱儿子:“不回来就不回来了,在那边好好干。”
除夕夜的唯一打算
看不了电视工友一起包饺子下酒
留下来的不止张成俊。这个工地一共有6人留守轮值。值守白班的张成俊,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夜班换班。伙食团的师傅也放假了,他自己做饭,吃住都在门卫室里。2月14日中午,大头菜炒肉片配上米饭,就是他的一顿午饭了。
不开工了,工地上一下子清闲起来,除了巡逻外,张成俊的最大休闲就是看影碟。这个工地上没有“锅盖”,电视没信号,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肯定是看不成的。即使想买点吃的,都得走3公里路出去才能遇到小商小贩。
张成俊对自己羊年春节的唯一打算,是能够大家坐在一起包包饺子下酒,吃顿团圆饭。然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报报平安。他说,这是一个轻松的工作,月薪3000元,虽说挣不了啥钱,但“这个地方有山有水环境不错”。